“我想结合企业的亲身经历,尤其是初创企业‘九死一生’的经历,简单讲四点想法。”
“嗯,请你的发言突出问题导向,再就是还有哪些建议,好不好?”
这段对话发生在7月11日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的现场。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田雪松发言伊始,会议主持人便请他开门见山谈问题。
找问题、知不足、提建议,是这场会议的主题。
“没问题。”田雪松爽快应答。就在几周前,省人大常委会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题调研组还曾走进云蝶科技,开展深度调研。
田雪松谈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广东有很多关于创新创业的好政策,但企业有时不太能读懂政策语言。“有没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做一个省内政策解读的垂类模型或agent(注:AI智能体)?让企业和基层能很快解读政策、了解政策,并进行相关申报。”他说道。
紧接着,田雪松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前面有企业家讲到了,我也希望政府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面,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我们发展。”
“第三点是一个很具体的建议,就是人才保障。”田雪松直言,企业在招顶级AI领域人才和算法工程师上其实有很大的压力,仅凭企业的力量难以进入顶尖高校招聘。“未来希望政府能多搭台,像‘百万英才汇南粤’这样的项目能够更多普惠到我们中小企业。”
“最后一个就是场景,这个我一定要说一下。”田雪松坦言,本土的科技创新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政策、市场给我们第一次“吃螃蟹”的机会。缺少场景是多数初创企业的“死因”——技术做好了,产品做好了,但用户都希望使用已经成熟的产品,那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场景的机会,我想政策的热度就真正传递到了中小企业身上。”田雪松说。
六年间,由田雪松在内的5个“广漂博士”创办的云蝶科技已成为AI头部企业。田雪松说:“未来如果能够让我们这样的企业真实感受到政策的力度、热度,我想会有更多的人来到广东创业,咱们广东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发展得更好。”
与会者们发出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又是一轮热烈的讨论。
文 | 记者 高焓 侯梦菲 黎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