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绍绍
在湖北武汉,上午10时许,一辆满载废旧家电的货车驶入旧物处理工厂,车尾与全自动称重卸货线对接。随后,旧家电一一称重,被贴上条码,分类存放进仓库。
“条码就是废旧家电的‘身份证’,扫描条形码,家电的入厂时间、种类、型号、重量等信息都可以立刻查到。”该工厂工作人员介绍,团队建立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追踪系统,实现了从原料入库、出库、拆解到产物出厂的全流程监管。
商务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以旧换新成效明显,绿色智能产品销售快速增长。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力扩围,废旧家电、汽车数量激增,旧物回收市场迎来了新的成长空间。
2024年,我国围绕扩大有效需求,扎实推进“两重”建设,加力支持“两新”工作,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5.7%,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家电等消费市场显著升温,置换淘汰的废旧物品数量也在激增,回收量、拆解量实现双增长。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废旧家电回收量同比增长14.83%;供销合作总社家电拆解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规范拆解废家电数量同比增长20%。
“随着家电、汽车等领域的产品不断更新,回收量、拆解规范化程度、废旧家电再生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回收利用行业迎来新的成长空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围以旧换新政策是必要的,同时也需做好“后半篇文章”。
刘英建议,加强回收市场的配套服务建设,如支持引入专业的二手鉴定和估值机构,以完善第三方支持服务,形成综合配套体系。健全完善的回收体系不仅能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效率,还能推动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市场创造新的机遇。
乘着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不少企业开始积极完善回收体系,将“换新”与“收旧”链路有机融合。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以旧换新政策降低了更换家电的成本。以往,消费者手中的家电‘大块头’处理往往面临诸多难题,如交易渠道不透明、价格评估不合理等。现在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将旧家电换新,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补贴。”山东青岛某家电工厂产品销售负责人表示,消费者“换新”更愿意了,“去旧”方面还需要行业持续发力。
该工厂回收处理厂房内,全自动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正在对废旧家电零件进行检测,从金属材料拆解到电池无害化处理,对每台家电进行30多项检测处理后,废旧家电被精细化拆解成铜、铁、铝、塑料等材料,再循环利用率达95%以上。
“以旧换新政策确实给我们厂带来了成长空间,是我们拓展市场、提升销量的好时机,也是发展回收业务、完善回收体系的好契机。”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回收体系,该工厂能够获取大量有价值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经合理拆解和再利用,一方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与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相契合。
“以旧换新”政策正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回收拆解量双增长的大门,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为企业创造机遇的同时,推动行业朝着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建立健全完善的循环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堵点’,家具家电、汽车等消费品的回收服务环节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认为,从企业层面来看,通过数字化手段健全销售网络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销回一体化。同时,回收的废旧物资不能简单报废了之,要能进入再制造流程,进而实现以旧产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