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60颗自研芯片组成的庞然大物在国家超算中心轰然启动,美国商务部的芯片禁运令签发仅过去八个月。
2015年4月,美国突然切断对中国四家顶级超算机构的芯片供应,试图扼杀中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命脉。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自信地认为,失去美国芯片的中国超算将陷入长期停滞。
然而十二月底,一台名为“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级计算机在中国江苏无锡正式亮相。机房里闪烁着国产芯片阵列的光芒,全球最快超算的桂冠就此易主——从美国禁运到中国登顶,仅仅过去了8个月。
绝境中的芯片突围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超算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石油勘探数据需要空运到国外处理,不仅费用高昂,还面临泄密风险。当时想购买一台普通超算,外方竟要求建立“六面不透光的安全区”,只允许外国技术人员操作。
这种技术封锁持续数十年。2015年美国再次发难时,中国超算正处在冲击世界第一的关键期。美国商务部文件明确禁止英特尔、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超算中心出售高端处理器芯片,试图切断中国超算的“心脏”。
“那就自己造心脏!”无锡超算中心的工程师们接到任务后立下军令状。他们手中握着一张王牌——申威26010处理器。
这款中国自主设计的芯片采用独特的“低频高并发”策略,每个计算单元降频30%却提升五倍能效比。当国际同行在单核性能上“内卷”时,中国工程师开辟了新赛道。2015年12月31日,“神威·太湖之光”装配40960颗申威芯片,以每秒9.3亿亿次的速度震惊世界。
2016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当公布排名的大屏幕显示出“神威·太湖之光”登顶时,全场寂静片刻后爆发出惊叹。更令西方震惊的是:这台超算的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差点废了风洞”的超算革命
“神威·太湖之光”带来的不仅是排名变化。中国军工领域最先感受到这场技术地震——超算模拟开始替代传统试验,风洞实验室差点“失业”。
在坦克装甲车研发中心,工程师们利用超算进行颠簸、碰撞和抗打击性能模拟。过去需要上百次实车试验、耗费几十个月的工作,现在坐在计算机前一至两个月就能完成。
战机设计部门同样迎来变革。当新型战机的气动外形数据输入超算,流体力学仿真瞬间生成数万种湍流模型。过去需要连续数月在不同风速风洞中测试的课题,现在几小时就能获得最优解。
某风洞实验室记录显示:2016-2017年试验任务量骤减40%,部分低速风洞一度面临关停。直到高超音速飞行器项目上马,这些风洞才重新忙碌起来。
最关键的突破在核武器研究领域。通过超算模拟核爆炸试验,中国在不进行实弹试验的情况下持续优化核武器设计,既避免环境破坏又保障技术领先。五角大楼评估报告指出:量子算力每提升10倍,现有军事加密体系崩溃风险增加47%——而中国超算正在推动这种变革。
隐身发展的中国超算时代
2018年,国际超算排行榜出现微妙变化:中国主动退出排名竞争,开启“隐身发展”模式。西方媒体却更加紧张地盯着中国动向——戈登贝尔奖的获奖名单成为窥探中国超算进展的唯一窗口。
2016-2017年,“神威·太湖之光”连续斩获这个“超算界诺贝尔奖”。它精确模拟唐山大地震的地壳运动,为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关键参数;建立全球10公里分辨率气候模型,将台风路径预测精度提高50%。
当外媒猜测中国超算已停滞时,2021年一篇《涡轮机械流动的E级计算》论文引发轰动。论文中透露的算力数据表明:中国已部署代号“神威海洋之光”的E级超算(每秒百亿亿次),性能超现有冠军40%。
国内进展同样迅猛。2023年底,“天河星逸”在广州超算中心亮相。官方虽未公布具体参数,但研发人员透露其性能是“天河二号”的6倍——与当年世界第一的美国Frontier系统相当。
美国封锁的意外效果
2025年4月,美国宣布无限期禁止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理由是“防止用于超算”。而中国实验室的反应令人玩味——华为昇腾920芯片实测算力较前代提升317%,已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美国每加码一次禁令,中国自主产业链就成熟一圈。”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道出关键规律。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AI服务器国产化率从2022年的22%跃升至2024年的65%,华为、寒武纪等企业占据国内80%数据中心订单。
在无锡超算中心机房,值班工程师指着闪烁的蓝色指示灯说:“那些曾经断供的厂商可能后悔了——当年的禁运令逼出了更强的竞争对手。”
2025年初,美国空军宣布投入200亿美元推进六代机项目,试图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扳回一局。而中国MD-19高超音速飞行器已在临近空间实现5马赫持续飞行——其气动外形优化数据,正来自“天河星逸”每秒百亿亿次的精确计算。
北京中关村的科技展览馆里,慈云桂院士手写于1983年的“银河-I”设计草图静静陈列。这位“巨型机之父”61岁时立军令状造亿次机的故事,仍在无锡芯片实验室和长沙超算中心流传。
机房里,新一代申威处理器正在测试台上全速运转,散热风扇的声浪仿佛技术突围的冲锋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