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晁错之错:为何一心为公也能导致身败名裂?
创始人
2025-05-07 10:01:40
0

晁错是穿着朝服被押往刑场的。

那天,主管京畿治安的长官陈嘉(中尉)传令,让晁错上朝议事。晁错二话不说,兴冲冲地穿上朝服就跟着走了。

殊不知,他去的地方不是朝廷,而是东市;需要他做的,也不是议事,而是腰斩。

涉及到的也不仅是晁错一人,其家妻儿老小只要没有分家的全部都被处以弃市的刑罚(即在人声鼎沸的闹市里被执行死刑)。

这当然足以震惊朝野。要知道,这位晁错,不是什么普通人,更不是什么普通的王公大臣。

他不仅是位居“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也是当今圣上(汉景帝刘启)的老师兼“智囊”,更是进言削藩的“始作俑者”。

如此大红大紫、位高权重的部长级人物,却被草草腰斩,连审判环节都略了过去,岂不令人震惊。

而弹劾他的,则有时任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鸥等人(为行政、公安、司法的最高长官)。内容则直指晁错“不忠、不信、不义”,说他干的都是

“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之事。

这样的后果,晁错似乎从未考虑到。因为就在他提出“削藩”(削减藩国)的政策讨论会上,在座的王公大臣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唯一敢和他叫板的,则是景帝的表弟、窦太后的侄子窦婴。

晁错,难道是罪大恶极的奸臣吗?

“奸臣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学的是“刑名之学”,做的是“顾问之事”,当官干的是太常寺的一个小小顾问。

在朝中既无人脉,又出身卑微。当大官、做大事对“少吏”晁错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但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年少晁错被选派去了一位名为“济南伏生”的人家里跟班学习《尚书》,从此“学贯儒法”,能力水平大增,并受到了当今圣上(汉文帝刘恒)的关注。

于是,晁错便在文帝的指派下,到太子府任职。从太子舍人,到门大夫,再到太子家令。昔日少年,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当今太子、未来皇帝(刘启)的老师兼“智囊”,政治前景可谓一片大好。

实际上,像这样一名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还能有着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的太子之师,

晁错有参政议政的决心、也有改革除弊的办法、更有为大汉江山奉献一切的赤诚之心。从下面两件事就能看出来一二。

在担任太子老师这段时间,晁错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叫《论守边疏》,另一篇叫《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文采飞扬、视角独到、措施深入,并都得到了当时的最高领导(汉文帝)的认可或部分认可。《论守边疏》尽管未被真正采纳,但得到了文帝嘉许;《论贵粟疏》则部分采纳,并真正施行了下去,成为晁错政治生涯中的一个亮点。

而在另一件事中,晁错则展现了他

“为国远虑,不见身害的”

“忠贞”一面。

在推行“削藩”政策后,其老父从颍川赶到京都,当面质疑其在景帝即位不久就推行削藩,大有离间皇上骨肉之嫌,晁错则用“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来回答,气的其老父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回家后即服毒自杀。

这样人,能说是“奸臣”吗?他更像是一名一心为公的“忠臣”。

那晁错这样的“忠臣”,又为至何身败名裂呢?

“忠臣晁错”?

班固认为晁错是“忠”的,认为其“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汉景帝也在一次军情汇报会上,也对杀晁错一事追悔莫及。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正是晁错的“削藩”,

为大汉王朝创造了“一刀切”式总体解决藩国威胁中央局面的契机,从而为汉武帝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体制和组织基础。

那这样一位愿牺牲小我、忠诚为国御史大夫晁错,为何又会沦落到如此,被骗到东市腰斩呢?晁错难道是被冤枉的吗?

如果我们细细翻看史书,可能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晁错是一位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同事。

他为人严厉刚直,做事苛刻心狠(对自己和对周围人都狠)。《史记》和《汉书》记载其为人“峭直刻深”,工作起来严肃得很,是一个得理不饶人的官员。

这早在他当太子老师期间就能体现出来,尽管那时他仅仅是个秩八百石的“中层干部”,可他与很多朝廷大臣的关系不好,与原吴国丞相爱盎关系也不好(太子善错计策,爱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到了景帝即位,晁错成为了京都长官,他更是不把很多大臣放在眼里,达到了“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的地步。

以至于后来丞相申屠嘉(追随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就被他气得不轻,吐血而死。

一个炙手可热、集宠幸与权力于一体还不知低调的官员,难道可以称得上“忠臣”吗

其次,晁错是一个理想家,但不是一个实干家。

早在文帝在时,晁错就将“削藩”之事论述在《论守边疏》内,后晁错又将“削藩”作为基本国策建议景帝推行。“削藩”其实是贯穿晁错政治生涯的一件重要的大事。

可就是这么一件重要的事,他却建议景帝在推行后,御驾亲征去平定“七国之乱”,而自己则留守京都“运筹帷幄”,实在是缺乏真正的应对办法和能力,也导致了景帝对其的猜忌与怀疑。

一个敢做却不敢当的谋臣,还能称得上“忠臣”吗?

第三,晁错仅考虑到胜利如何,却未料想失败如何。

他在他的《削藩策》中就指出: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意思是为了巩固大汉江山,早削藩比晚削藩要好,等藩国谋反了再削藩,祸难可就大了。

可正因为削藩操之过急,“七国之乱”爆发了,祸难已至。幸运的是,“七国之乱”最终以中央胜利而告终,且一举整体解决了大块封国的矛盾。但不要忘记了,这是因为有以周亚夫为主的能臣将相俱在、合力攻敌的结果。如果叛军兵临城下、动摇国本呢?

“八王之乱”可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以及三百年的动乱时期。这是未仔细料想到的。

如果说晁错之忠在于不虑己而虑国,那这样看似一心为公实则为了自己的一人理想而一意孤行的“忠”,能算数吗?

“晁错之错”

晁错,其实是一个忠诚的政客,但非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他谋国却不谋身,因不谋身而误谋国。

“尊天子、安宗庙”固然无错。但他在景帝即位第二年,便为了达到人生理想,迅速推行“削藩令”。执行的直接结果,则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位刘姓宗室诸侯王皆反。

但此时的他,缺乏思想准备,方寸大乱,竟然还把危险留给了皇上,把安全留给了自己,这一招,实则昏招。

他看似一心为公,可细节之处却尽是假公济私。

他担任御史大夫后,便利用自身的权利搜集袁盎贿赂证据,想要至其死刑,后因景帝插手才免袁盎一死,贬为庶人。可在“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竟然还想趁机打击,这才有了窦婴、袁盎联手建议景帝杀晁错一事。就连司马迁都评论“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他不顾老父建议,最终还是家破人亡。

他对待“削藩”奋不顾身,在朝廷内外树敌太多,对父亲谆谆教导未仔细听取,最终导致“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可以说,晁错之错,错在急功近利、错在专政擅权、错在自以为是,只知道一往无前,却哪里知道,凡是选择,皆有代价。

这代价,他又能否承受得起?

相关内容

原创 ...
欧冠联赛结束了,朱婷也结束了自己本赛季的海外生涯,欧冠和意大利联赛...
2025-05-09 01:01:26
原创 ...
头条创作挑战赛 正统五年(1440年)十二月,朝廷收到一封来自...
2025-05-08 22:21:39
原创 ...
目前,世界斯诺克界最近最火的球员自然就是刚刚在世界锦标赛上夺得冠军...
2025-05-08 17:22:08
原创 ...
欧冠半决赛首回合阿森纳主场0:1负于巴黎圣日耳曼赛后,解说黄健翔对...
2025-05-08 17:20:56
原创 ...
全球汽车巨头普遍面临高负债挑战。2024年,大众、丰田、福特等等总...
2025-05-08 13:21:14
原创 ...
联合国是如今全球最具有影响力,也是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它不仅仅是两...
2025-05-08 12:20:49

热门资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 原标题:金三角李国辉,率领三千残部打败泰国政府军,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解放战争...
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 导读新农保一年缴费180元,60岁后能拿多少钱呢?我们这一个月是208块。农村大多是买这种农保吧,刚...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邢台农商银行存款利率表:一年期... 导读邢台农商银行现在的利率表:一年期2.25二年期2.85三年期3.45。农商银行原来的利息比这高好...
怎么查询养老保险账户余额的利息... 导读养老账户一年利息就有8000.9000,快看看你的账户余额利息有多少吧!好多网友都不知道怎么查询...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成都银行50万存三年利息多少钱... 导读大额存单50万存3年,利息45000元30万存3年,利息27000元50万存一年,利息9500元...
三万存2年定存利息有多少? 导读昨天测试了一下,和我预想差不多,要补交个人所得税13598元,合计要交85000多元个税,比很多...
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 原标题:如何科学管理体重?与您分享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