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考古人员从黄河水中打捞出4个70吨重的铁疙瘩。面对这四个庞然大物,这四个铁疙瘩是古人用来做什么的?专家考究过后,确认了它们就是开元铁牛。人们发现这四只铁牛的位置位于黄河的一个渡口,叫做蒲津渡口。蒲津渡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渡口,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
从春秋时期开始,古人就尝试着在黄河上架桥,但是因为技术,一直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直到唐朝开元十二年,才在蒲津渡修剪成一座浮桥。
这座浮桥的学名叫“铁锁连舟固定式曲浮桥”。建成之后它成为黄河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座浮桥,是从东北陆路进入关中地区的必争之地。今天这座桥早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四尊黄河铁牛再次重现,让我们领略了古人将天堑变通途的智慧。
这些铁牛都是用生铁浇铸而成,形象逼真,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两眼圆睁。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瞧,都跟活生生的牛差不了多少。在每尊铁牛的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用来拴连桥索。
但是光看这些铁牛,怎么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固定浮桥的?人们开始了各种猜测。
其中比较科学的说法是人们利用黄河铁牛的重力效应,镇河压桥的。我们知道黄河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也是一条常年泛滥的问题河,历朝历代都曾为治理它犯过头疼。大唐也不例外。
转眼2000年过去了,黄河已经变的温顺,而原来的八只铁牛也因黄河河道更改沉入泥沼,消失了,直到1989年,人们将4只铁牛挖掘出来。
作为开元铁牛,应该说是非常贵重的文物,需要被放入专门的地方保存,由专人照料防止破坏。可事实上,被捞出的四只庞然大物,却一直露天摆放在河岸边上,这让人们不解。
事实上关于大件文物保护一直都是个世界难题,不光中国的文物保护者没有好办法,国外也是专家也是头疼。于是,索性让这四只铁牛裸露于大众视野,工人们参观包揽古人智慧。
参观的人们只看到了地上的铁牛,可是这古代的“神器”下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
专家们挖到了铁牛的底部,却有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惊人的发现。原来,我们看到的,根本不是黄河铁牛的全部。就在每尊铁牛的底部,就在人们平常永远看不到的地底下,竟然还有足足6根,每根粗0.4米,长足有4米的铁柱子。
这些铁柱子如同钉子一般,牢牢地扎在地里。重要的是,每根铁柱子上还铸有倒刺,让你想拔出来都难。更重要的是,古人还故意将铁柱子铸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如此一来,根据力学的原理,在铁牛产生的重力,和浮桥产生的拉力共同作用下,自然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合力。而且,河水对浮桥的拉力越大,这种固定作用的合力就越大,固定效果就越好。
古人真的很聪明,他们不仅掌握力学,而且将其创造性应用到黄河铁牛身上的。不得不叹服,唐朝真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