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一生拒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国民党官职,却为新中国破例,担任新中国首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他凭什么可以在新中国担任副总理?
这是由于他的地位、声望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而确定的。黄炎培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也是民主人士的旗帜,曾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1941年任首任主席)和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创立),在知识分子、工商界拥有极高威望。并且,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爱国爱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拍案而起;1941年发生皖南事变,他公开谴责蒋介石。1945年夏,他与参政会人士一起去延安,与毛泽东“窑洞对”,尖锐提问:
“历史上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共如何跳出这个周期律?”
毛泽东答:“我们已找到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这段对话被黄炎培写入《延安归来》,在国统区印发十几万册,书中详述中共干部睡土炕、吃粗粮的细节,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延安和共产党领袖,彻底颠覆了国民党的“共匪”宣传。
延安之行,也使得黄炎培与中共建立深厚互信。
他成为了中共主张的坚定支持者。
1946年,蒋介石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前夕,亲自设宴,邀请黄炎培担任“国大代表”,并以政府部长职位为条件。黄炎培当场表示:
“我不能同意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恕不奉陪。”
次日《大公报》刊出其亲笔声明拒会,引发民主人士对于“国民大会”大规模的抵制浪潮。
1947年,民盟被蒋介石宣布为“非法团体”,黄炎培遭特务24小时监视。他秘密安排沈钧儒、章伯钧等民盟领导人转移至香港,并写下遗嘱:
“如遭不测,请告中共友人,吾道不孤!”
他坚持与蒋介石斗争到底。
1949年春,黄炎培的地下党的护送下前往解放区,在香山再次见到毛泽东,"别墅对话"进一步深化他与共产党的合作,毛泽东委托他团结民族实业家。
在上海解放前夕,他的次子黄竞武为了为保护国家财产,惨遭国民党杀害。
上海解放后,黄炎培回到上海。6月出现“银元风波”,资本家套购银元导致物价飞涨。黄炎培召集荣毅仁、刘靖基等百余工商巨头开会,告诉说:“人民政府定下两条——保企业正常经营,保资本家合法财产!”配合陈云主导的“银元之战”,促使工商界交出了囤积的银元。
在新中国成立时,由于统战的需要,中央政府安排多位党外人士任职,六位副主席中就有三位党外人士。4位副总理中也需党外代表,黄炎培以其社会影响力成为重要人选。毛泽东等人准备让他担任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
但是,黄炎培一生拒不当官。为此,周恩来三顾黄宅劝其出山任职,诚恳地说:
“我们商量过四个副总理人选,您管轻工业最合适。”
黄炎培以年过70岁为由推辞:“我二十多年不做官了呀!”
周恩来笑答:“现在不做官,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去做人民的勤务员!”
“做人民的勤务员”,黄炎培满意了,于是慨然答允:
“这样的政府,我必须效力!”
这样,黄炎培便成为了中国四位副总理之一,他慨叹说:
"今日做的是人民的官!"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榜第九名(如图)。友情提示:该书已出现盗版,请到正规书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