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冲突全面升级之际,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在近几年的西方国家中,最支持以色列的,或许不是英美,而是希腊。以色列近期对加沙地带采取军事行动,国际社会普遍表示反对,甚至连美国在联合国投票时选择了弃权,而希腊却向以色列投下了支持票,这一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
如今,以色列对伊朗高层军官和科学家的暗杀行动引发了伊朗的全面报复准备,还有外媒报道称,在伊朗导弹袭来的紧急时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专用座驾“锡安之翼”被两架战机护送到希腊雅典。这一举动表明,希腊竟然以自身可能受到导弹袭击的风险,为内塔尼亚胡的座驾提供了庇护。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希腊对以色列如此坚定支持,以至于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呢?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内塔尼亚胡的座驾前往希腊,并不意味着他本人也随之避险。事实上,在伊朗导弹威胁的背景下,作为以色列的首脑,内塔尼亚胡在自己家中的地下堡垒会更加安全,远好于在希腊。更何况在战时的紧急状况下,内塔尼亚胡作为国家领导人,也不可能抛下自己的国民,逃避到外地。
据最早报道此事的“以色列时报”披露,内塔尼亚胡的专机——实际上是以色列版本的“空中一号”——在以色列所有民航航班停飞后,是为了将以色列驻希腊大使送往希腊,而不是内塔尼亚胡本人。因此,尽管在伊朗导弹威胁面前,这一飞机彰显了较强的象征意义,但实际上需要“逃避风险”的是这架飞机,而非内塔尼亚胡。这一事实并未削弱希腊对以色列的支持。
从一个角度看,飞机上是否搭载内塔尼亚胡,对希腊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如今伊朗与以色列的敌对情绪愈演愈烈,这架飞机本身尤具象征意义,是内塔尼亚胡的专用飞机,假若伊朗选择攻击,只要提供庇护,希腊也毫无疑问地将冒着导弹降落在自己土地上的风险。因此,希腊接受庇护这架专机,可谓是冒着与伊朗乃至整个伊斯兰国家群体对抗的风险。
另一方面,这架前往希腊的飞机也并非无缘无故地选择目的地,而是因为以色列和希腊之间签订了《希以军事合作协议》,规定两国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根据需要将飞机转移至对方的军用机场并停留。换句话说,以色列无需提前告知希腊,只要一旦面临伊朗导弹攻击,可以直接将飞机安全降落在希腊境内。这种情况下,希腊接受以色列飞机在战时降落的举动,展现了其作为“真盟友”的姿态。
不同于美国敢于支持以色列,因为其背后拥有11艘航母的威慑力,希腊的单独行动却显得格外微薄。实际上,早在过去,希腊和以色列的关系并不好,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时,希腊一度成为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国家,政府在首都支持进行抗议活动以反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然而,进入21世纪后,希腊的立场逐渐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希腊自身经济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大量的难民流入使其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削弱了继续支持巴勒斯坦独立运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长期以来,希腊与土耳其的关系就像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希腊自视为欧洲文明的代表,但历史上遭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压迫和统治,这让希腊深感屈辱,并因此埋下了民族仇怨的种子。
在这段历史的背景下,土耳其与希腊的矛盾皇冠因海洋资源的争夺愈发尖锐。随着地中海地区油气资源的不断被发现,土耳其也依仗自己在北约中排名靠前的军力,不时对希腊进行霸凌,令希腊难以进行资源开采。在这样的情况下,希腊与同样位于地中海、且与土耳其关系日益紧张的以色列形成合作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反观土耳其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曾经这两个国家的关系相对良好,而在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也是最早与以色列接触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以色列在中东的行径愈发强硬,过度地压迫巴勒斯坦,引发了广泛的敌意和不满。与此同时,土耳其也有意强化自身在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显然不愿为了以色列与广大的伊斯兰国家群体作对。因此,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关系逐渐恶化,间接促成了希腊与以色列的日益亲近。
当前,伊朗报复的序曲刚刚拉开,内塔尼亚胡的专机便急速飞往希腊,其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的优先考量。在法德等欧盟大国无能为力的背景下,希腊为了抗衡土耳其,和以色列日益接近,实际上也是在为国家安全和利益进行布置。然而,利益的轻重缓急却是相对的,过去以色列的国际形象相对正面,希腊与其靠近,并不显得格外出格,但如今的以色列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抵制,成为了许多国家眼中的霸权象征。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希腊继续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并为其提供便利,实际上已开始有违希腊的国家利益。对于希腊而言,得罪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潜在代价,显然超出了与土耳其的冲突。因此,若在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加剧后,希腊因为“庇护”以色列而遭受伊朗的攻击,那么希腊人民会逐渐意识到政府与以色列的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危险,届时两国友好的关系将面临崩溃的风险。相比土耳其的潜在威胁,失去伊斯兰世界的支持对希腊来说无疑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