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了一场名为“狮子的力量”的军事行动,约200架战机组成的大规模空中打击编队,迅速对伊朗境内的数十个目标进行了猛烈攻击。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与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等高级军官在此次袭击中不幸丧命,伊朗的军事指挥体系因此遭到致命打击。此外,伊朗的多个核设施,特别是位于纳坦兹的铀浓缩工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科研设备被毁,伊朗的核科研进程暂时中断,面临极大挑战。
然而,美国的反应引起了不少关注。尽管美国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强调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但这次袭击发生后,美国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站出来干预或推动和平进程,反而迅速发表声明,与以色列的行动保持距离。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并未参与或协助以色列对伊朗的攻击,并且强调美国的首要任务是确保驻中东的美国军队安全。然而,全球多数国家对于美国这一立场并不买账。美国长期以来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频繁推动对伊朗的制裁,并在美伊谈判中不断提高条件。更重要的是,美国与以色列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军事同盟关系,两国经常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也向以色列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与技术支持。因此,美国此番迅速撇清关系的表态,显得有些不合常理。
事实上,美国表面上似乎在中东局势中“保持中立”,但这一立场更可能是其在中东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种策略选择。通过这种方式,美国既能够避免直接卷入冲突,又能借助以色列在打击伊朗的同时,维护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进一步加强对伊朗的遏制。
那么,以色列为何对伊朗发动如此猛烈的攻击呢?其中的原因多方面且复杂,核心问题无疑是核计划。以色列将伊朗的核计划视为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尽管伊朗一再声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但以色列坚持采取“零容忍”政策,认为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将打破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严重威胁以色列的生存。除了核问题,地区影响力的争夺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伊朗主导的“抵抗之弧”涵盖了黎巴嫩的真主党、也门的胡塞武装等多个组织,长期以来与以色列对峙,形成了对以色列的战略压力。以色列试图通过打击伊朗,削弱“抵抗之弧”,巩固其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与政治优势。此外,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因素也推动了这一行动,部分政治势力通过强硬的对伊朗军事打击,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支持率,也巩固了在国内政治中的地位。
至于中国为何没有站出来支持伊朗,这实际上是伊朗自己的过失所致。正如古人所说,“福祸无门,皆由自招”。回顾历史,伊朗曾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然而,伊朗在与中国的互动中做出了一些令人失望的举动,导致双方的信任逐渐丧失。伊朗的部分政治人物曾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中国的不当指责,而在一些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中,伊朗也未能完全履行其承诺。这些行为使得中国在与伊朗的关系上保持谨慎态度,并未对伊朗给予过多的支持。
如今,伊朗在遭遇以色列猛烈打击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其过去失误的“报应”。伊朗在国际事务中缺乏对中国的诚意,导致其他国家对其态度冷淡,最终让伊朗陷入了相对孤立的境地,难以获得外界的有效支持。当前的局势对伊朗非常不利,如果伊朗想要走出困境,必须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识别出真正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的国家。
事实上,伊朗仍有机会通过向中国表达诚意,弥补过去的过错,寻求中国的支持。中国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如果伊朗能够主动求和,展现出更多的诚意,或许能够重新建立与中国的信任。然而,光有中国的支持是不够的,伊朗还需要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和解,避免在地区冲突中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毕竟,要在国际社会中立足,既需要强大的实力,也需要良好的外交关系和人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