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令人惊讶,俄乌冲突已持续了三年,然而双方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疲态,反而战斗愈发激烈。乌克兰的立场不难理解,毕竟背后有欧美这些西方强国的全力支持。那么,俄罗斯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援?为什么他们的弹药似乎永远不曾短缺呢?最初,西方国家似乎并未意识到俄罗斯也有外部支持,因此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乌克兰一边。然而,随着战局的推进,西方国家逐渐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从战争初期,乌克兰就通过各种外交手段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武器与弹药支持。这种援助让乌克兰具备了与俄罗斯抗衡的基础。若没有这些援助,乌克兰或许早已被俄罗斯吞并。根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战争初期每月消耗的炮弹数量高达35万发。这个数字看似庞大,但并不夸张。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的武器和弹药供应逐渐吃紧。乌克兰本国的生产能力有限,更为关键的是,西方国家似乎逐渐失去了继续支持的动力。
就在西方国家开始犹豫时,俄罗斯的弹药却像无底洞一般,消耗不完。乌克兰对此最有发言权,毕竟他们是直接遭受俄罗斯炮火攻击的对象。乌克兰方面表示,俄罗斯几乎每天都会稳定地向乌克兰发射炮弹,每天的数量高达六七万发。这样的炮击持续了一年半,期间俄罗斯的弹药始终没有出现不足的情况。
那么,俄罗斯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外界对俄罗斯庞大的弹药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巴赫穆特战役中,俄罗斯投入了超过400万发炮弹,展现了强大的弹药储备能力。这时,西方国家终于开始认真思考,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撑俄罗斯,成为其“弹药提供者”。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秘密。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世界各国的立场早已显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坚定站在乌克兰一方,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一些国家选择了站在俄罗斯一边,虽然它们的数量较少,但它们的支持却相对更为坚定,决不像北约那样一遇到困难就撤回支持。
首先支持俄罗斯的,是它最坚实的盟友——白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支持并不难理解,因为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因素。白俄罗斯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而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始终与俄罗斯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得益于俄罗斯的帮助,白俄罗斯成功摆脱了经济困境,迎来了如今的发展局面。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非常紧密,哪怕白俄罗斯未曾正式声明支持俄罗斯,西方国家也会自动把白俄罗斯视为俄罗斯的支持者。
自战争爆发以来,白俄罗斯为俄罗斯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尽管没有公开的证据表明白俄罗斯直接向俄罗斯提供了武器装备,但两国签署的安全保障条约表明,白俄罗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守护者”的角色。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直强调,白俄罗斯将坚定支持俄罗斯,并在军事领域加强合作。到2024年,白俄罗斯甚至允许俄罗斯在其境内部署“榛树”导弹系统,并驻扎数万俄罗斯军队。可以想象,白俄罗斯为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支持,尤其是在军事物资方面,可能早已超出了外界的想象。
除了白俄罗斯外,朝鲜同样是俄罗斯的重要支持者。与白俄罗斯不同,朝鲜在这场冲突中早早就实际行动,派遣军队支援俄罗斯。202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访问朝鲜,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会晤,签署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恢复了已废止60多年的共同防御协议,标志着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升温。关系改善后,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尤其是在导弹和炮弹方面。根据乌克兰方面的最新消息,朝鲜向俄罗斯提供了约2万个集装箱的军事物资,其中包括500多万枚炮弹,外加100多枚火星-11型弹道导弹。更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并未停止援助,还继续向俄罗斯提供122毫米普通炮弹,这些炮弹成为了俄罗斯维持战斗强度的重要补给。
然而,若朝鲜停止援助,俄罗斯在中东的另一大盟友——伊朗,依然会坚定支持。自战争爆发以来,伊朗便明确表态站在俄罗斯一边,并大力提供军事援助。伊朗与俄罗斯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军事盟友关系,两国在反对美国霸权的道路上携手合作。在战争初期,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导弹和无人机,尤其是沙赫德-136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战场。通过这一合作,俄罗斯不仅能继续从伊朗获得无人机支持,还在国内建起了无人机生产厂,确保自给自足。此外,伊朗还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炮弹,尽管未公开具体数据,但伊朗作为俄罗斯在中东的重要军事支持者,持续提供的武器弹药无疑增强了俄罗斯的战斗能力。
然而,除了外部援助,俄罗斯本身的军事力量和弹药库存也不容小觑。尽管新生的俄罗斯联邦成立较晚,但继承自苏联的巨大军事实力不容忽视。苏联时期,俄罗斯在军事工业方面投入巨大,并与美国在冷战中对峙。尤其在核武器领域,苏联曾与美国不相上下。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的洲际导弹数量接近1400枚,其他类型的导弹也超过了1000枚。即使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军事资产,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储备的国家。俄罗斯的兵工厂早在战争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武器数量早已超出了西方的预期。正是依靠这强大的自给自足能力,再加上来自盟友的援助,俄罗斯的弹药储备如同无底洞一般,几乎永远用不完。
可惜,西方国家在战争初期并未洞察这一点,一味支持乌克兰。如今,它们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在困境中深陷尴尬。这样的结局,完全是西方国家自作自受,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参考资料:
- 金正恩:朝鲜将“继续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南京晨报 2025年6月5日)
-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领导人签署俄白安全保障条约(央视新闻 2024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