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灵犀一墨
2013年注定是中国考古史上不寻常的一年,就在这一年,隋炀帝墓在扬州曹庄被发现,杨氏第21代主将杨铿夫妇墓被发现,一代女相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在此之前,上官婉儿的墓地一直是个谜,直到考古人员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的唐墓,通过对墓志铭的解读确认了墓主人就是曾经风华绝代的风流奇女子上官婉儿。
根据墓志铭的解读和勘探结果显示:该墓有斜坡墓道,五个天井和砖券墓室,根据墓葬形制,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这种形制和规模的唐代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较为常见,如果墓主人是位籍籍无名的人物,那么可能就失去了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随着考古的深入进行,考古人员发现了让人惊奇的一幕,在接近天井 底部的位置,墓室被破坏严重,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关键的是墓室里没有一件随葬器物,棺椁和墓主人的遗骨也不翼而飞。考古人员根据迹象推测,如此程度的破坏十有八九为“官方毁墓”。在挖掘将近完成的时候,一块青石墓志在甬道被发现,墓志盖顶面篆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到这里关于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并跃然纸上了,在唐代被册立为昭容又姓上官的,唯有一人,那便是上官婉儿。
只是曾经权势滔天,风华绝代的风流女人上官婉儿的墓,为何如此寒碜,并且遭遇严重的官方毁坏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关于这位传奇女性的生平。
上官婉儿,唐代著名女官,诗人,皇妃,公元664年出生,祖父上官仪为唐高宗的丞相,父亲上官庭芝为唐朝大臣。如此显赫的家世,上官婉儿的一生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可就在上官婉儿出生的同一年,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与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同母亲郑氏一起配没掖廷为奴,郑氏出生官宦世家,从小精通文墨,尽管在掖廷为奴,郑氏始终没有放弃对女儿的培养,在母亲郑氏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而备,公元677年,女皇听闻掖廷有名少女出口成章,于是立即派人前去传话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前有曹植七步成诗,现有上官婉儿须臾成诗,且文采斐然,辞藻华丽,武则天见如此奇才,兴奋不已,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自从得幸武则天后,上官婉儿小姐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平步青云。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立为武周皇帝,上官婉儿也正式成为了武则天的政治笔杆子,从此专掌诏命起草。换我们现在话来说,那就是成为了总经理的办公室主任兼秘书。老大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文书需要下达的,都由她来撰写并发出去。
但自己爷爷和父亲都死于这女皇之手,开始侍奉时,是个正常人都会多少带点情绪的,但是人家是一国皇帝,自己也不敢太过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所以不久后,上官婉儿就因忤逆旨意,犯下了死刑,可这武则天可不是普通的女人,我们知道,她是相当的惜才的,经过一番心里较量后,武则天最终特予赦免了上官婉儿的死刑,只是处以黥面,什么叫“黥面”,就是在犯人的面部或额头上刺字或图案,然后涂上墨汁,留下永久性的标记。
据说上官婉儿被施以黥面后,为了遮挡额头的标记,于是用红色的颜料在额头画上了一朵梅花形的标记,没想到的是,这么一弄,原本就绝美的面庞,瞬间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从此,长安的世族贵女们争相效仿,一时之间梅形额心标记成了长安城的时尚风。
有了这次经历后,上官婉儿更加佩服眼前的主子的心胸和魄力,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自己的女子面前,生命就如同一只蝼蚁,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也为了报答武则天的知遇之恩,上官婉儿开始尽心尽力伺奉武则天,处处迎合,更得武则天换新。
要不然人家能够当上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皇,武则天这胸怀也是没谁了,要是换别人,谁有胆量将一颗定时炸弹放在自己眼前,你杀了人家爷爷父亲,人家不恨透了你,斩草除根都来不及呢,还留在身边当贴身女秘书。
可人家武则天就是武则天,不仅重用人家还人家常伺左右,培养人家的处理公务的能力,教人家如何为官,从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上官婉儿开始组织撰写《景龙文馆记》《旧唐书》,除此外,武则天还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上官婉儿也由武则天的贴身秘书直接晋升为了实际上的丞相,小至皇帝的日常事务,大到军国谋略,杀生大权,上官婉儿无不参与。
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随着权势日盛,找她巴结她的人也如过江之鲫,这其中就包括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武三思等人。
作为武则天亲手培养的女官,上官婉儿不仅在政治上展现出出色的敏锐度,更是给武则天的各项计划的执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就这样她完成了从罪臣之女到朝廷女官的逆袭。
随着跟武则天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上官婉儿与武则天两人之间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上下级之间关系的更为复杂的关系。在这位一位睿智的伟大女性面前,上官婉儿变得越发智慧,面对武则天挑剔的眼光,她总能迅速吸收上级传达的指令,并潜移默化中自己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
在女皇武则天身上她不仅学会了政治技能,更是染上了一些自己偶像身上的不良习惯,比如年纪轻轻的上官婉儿便开始如自己的主子一样豢养男宠。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豢养的男宠数目众多,一度超过了自己的主子武则天。她豢养的男宠,不仅仅有美男,也有不少的权力人物。可以说她俨然成为了一位最早的女神,周旋于不同的男人之间,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到武则天的儿子李显,据说都是她的裙下之臣。与武则天不同的是,上官婉儿毕竟年轻,很快武三思和李显就被她厌弃,她开始需要更多的男性满足于自己的需求。为了寻找更多的青年才俊,开始频发出入于长安的酒楼和酒肆等娱乐场所。绝美的容颜滔天的权势让她在声色场所如鱼得水,流连忘返。
毕竟是朝廷官员,这是要是被主子知道了,总归影响不太好,于是她便以自己的身份来威胁那些被自己所看中的男人,为了给自己行事方便,她便巧立名目,以挖掘朝廷人才的名义,向这些青年才俊许诺,只要能够讨她开心,便可以给他们进入朝廷工作的机会,此画面一出,是不是很像我们娱乐圈的某些不良大佬们。
那些有野心和抱负的年轻人开始纷纷想尽办法讨好她,献上各自的才艺,更多的人甚至提供优质的私人服务。随着男宠数量的不断增加,上官婉儿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更加奢靡无度起来。
我们不竟要问,自己的秘书兼丞相如此做派,难道武则天不知道?当然知道,只是她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也足以可见武则天对她的宠爱。可是千不该万不该,这女子玩腻了别的男人,开始把手伸向了武则天身边的男宠张易之。这下女皇是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她非常愤怒,惩罚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黥面。
上官婉儿也是为自己捏了把冷汗,从此以后不再敢招惹主子看中的男人了。就这样两人各玩各的,也就相安无事了下来。
直到公元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上官婉儿再次被任命为唐中宗的贴身秘书,随着两人的暧昧升级,加上唐中宗的信任,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其母也被封为沛国夫人。
为了讨好韦皇后,她将武三思推荐给了韦皇后,据史料记载:韦皇后与武三思关系暧昧,完全被蒙在鼓里的唐中宗,以为自己老婆给自己找了位得力干将,没想到是给自己找了顶绿帽,李显全然不知地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眼见武三思权力日盛,上官婉儿并投入了武三思的怀抱与之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上官婉儿的做派显然是得罪了李家皇室,公元707年,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这次上官婉儿是险些丧命,好在最后李重俊兵败被杀,要不然死的就是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她们了。
这么看下来,这上官婉儿就一典型的奸臣啊,见利忘义,见风使舵,可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从陕西咸阳的墓志记载可以看出:上官婉儿曾多次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黄太女,从检举到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办法是想尽了,可是始终没有得到唐中宗的准许。甚至最后都死谏了都没有动摇唐中宗的决定。
眼看软硬都不行,上官婉儿也只好放弃,开始每天为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吟诗作赋,游山玩水,在外人看来这妞怕是彻底躺平了。安心做起了唐中宗的妃子,唐中宗看她消停了,于是开始以各种方式来补偿她,又是建豪宅,又是送乐队,可人家这时却是彻底死心了,竟然用着李显送的豪宅豢养男宠。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常与一些宫官在宫外宅第宴乐,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逍遥自在的日子过多了也就乏了,有句老话说得好,乐极生悲,公元710年,随着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眼见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母女玩于鼓掌之间,她毅然选择了投入太平公主的阵营,随着李显的驾崩,朝政大权落入韦氏手中,眼看朝廷一片混乱,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就这样战争一触即发,危机情况下,当时身为临淄王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唐隆之变,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 在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时,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
只是这次的上官婉儿却未能如愿,毕竟叛变主子多了,总归给自己留下了无情无义的名声,风吹两边倒的生存之道,试多了也有过时的时候,李隆基面对上官婉儿的投诚,丝毫不为所动,他立即下令斩了上官婉儿,就这样风华绝代的一代女相上官婉儿身首异处。
太平公主之道后非常哀伤,她派人前往吊祭,并将草草掩埋的上官婉儿尸首合并起来安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第二年公元711年7月,李隆基下令复封上官婉儿为昭容,谥号惠文。 由此可见,在李隆基的心中已经承认了上官婉儿为唐中宗的妃子。
如此安稳死去也是一种幸福,无奈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矛盾达到了巅峰,在姑侄俩的斗争中,太平公主事败身死,李隆基于是将压抑许久的怒火对准了那些与太平公主有关的死去的人。首先就是驸马武攸暨,接着是薛绍,因为上官婉儿的墓距离武攸暨的不远,李隆基那是看着就来气,为了宣扬自己的权力,他直接命人去毁了上官婉儿的墓,于是就有了开始介绍时,上官婉儿的墓被挖掘开后竟无任何陪葬品的景象。
那么至于墓中上官婉儿的尸骨失去踪迹,只有等待历史给我们揭开谜底的时刻了。曾经风光无限的上官婉儿,就这样死不见尸,就像她飘零不定的人生一样,生前无数人追随她的裙裾,死后,也有无数的人寻觅她的踪迹。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无常,政治漩涡中的她荣宠无比,而身后的她历经千年仍旧难以安息。
她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在了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上,玩弄权谋的同时也被权谋给反噬,她的悲剧结局从她踏入政治舞台的那一刻已经注定。假设如此聪明美好的女人能够学会收敛锋芒,寻找一处寂静平常的人生兴许不会遭遇如此悲惨的命运。一辈子玩弄权术,最终遭遇权力反噬,万劫不复!悲哉哀哉!
作者简介:灵犀一墨,原名:李海燕,80后,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爱好写作,擅长随笔,散文、诗词赋、作词、剧本、微小说等。有不少作品见于刊物和多家知名平台并多次获奖。多家网络小说平台签约作家,发表中长篇小说近100万字。现为一知名中外合资文化公司的企划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