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的育儿之道:为何探春养在身边,而贾环留在赵姨娘处?
《红楼梦》中贾母对孙辈的抚养安排,表面看似随意,实则暗含深意。细读原著不难发现,贾环与探春虽同为赵姨娘所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探春养在贾母身边,贾环却留在生母处。
这一安排绝非偶然,而是贾母基于家族传统、性别观念与嫡庶制度精心设计的育儿策略。通过对比探春与迎春、贾环与宝玉的抚养情况,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贾母的良苦用心。
贾母对女孩的喜爱在书中多有体现。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特别提到:"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
不仅探春养在贾母身边,庶出的迎春和宁国府的惜春,同样养在贾母身边,这一安排绝非仅针对探春一人。
第三回,黛玉进贾府时,便看到"三春"都在贾母房中,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探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惜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三人皆由贾母亲自教养。
第五十五回王熙凤曾说:"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可见贾母将三春都养在身边,正是为了给她们创造平等的成长环境,避免因嫡庶问题影响未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贾母对女孩的培养极为用心。每个人都有独到之处。尤其是探春,眼界之深远,令人钦佩。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怒斥王熙凤一干人等:"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其见识之深远,正源于贾母平日的栽培。
迎春虽性格懦弱,但"刺绣针黹"样样精通,同样显示出贾母教育的成果。将孙女养在身边,是贾母重视女嗣传统的体现。
二、男女有别:贾母不抚养男孩的家族传统。
与对女孩的疼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贾母除宝玉外,贾母没有抚养孙子辈的男孩。贾母没养贾环,同样也没有养贾琮。
在古代,男女有别。内宅,男子很少进入。贾宝玉被贾母养在内宅已经是破例,不能再养一个孙子在内宅了。
男孩从小需接受严格教育以继承家业,如贾政对宝玉的严厉管教(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而女孩则需学习礼仪规矩、针线纺绩。第七十三回贾母查赌时说:"你们姑娘家,如何知道这里头的利害?"正体现了她对男女教育的不同态度。贾母不抚养男孩,实则是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
三、嫡庶有别:维护家族等级的精心安排。
贾母不养贾环,最关键的考量在于嫡庶制度。
贾府女子出嫁,嫡庶一样,男子结婚,嫡庶应该有差距。庶女也就是准备一份嫁妆,如果嫁得好,会给家族助力。
贾母将探春和迎春养在身边,实则是提升其身份地位——在众人眼中,被老祖宗亲自教养的庶女自然与众不同。贾母教养她们的目的是,为了庶出的孙女嫁一个好人家。
庶子和嫡子日后继承的家产是不一样的。如果贾环等庶子生出了和嫡子一样的念想,对于未来家族稳定是有害的。
贾母不抚养贾环等庶出的孙子,就是让这些人知道,与嫡子的差距,以后不要和嫡子争夺家产和资源,老老实实地过自己的小日子,别威胁道嫡子,引起家族矛盾。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时,贾环进谗言说:"我母亲告诉我说..."直接暴露了他受赵姨娘影响之深。若让贾环也养在贾母身边,赵姨娘难免生出"母凭子贵"的念头,挑战王夫人的正室地位。
贾母通过抚养安排,巧妙维持了家族等级秩序。
贾母的育儿策略是一套精密的家族管理系统。她疼爱女孩却不溺爱,重视教育更懂得以身作则;她遵循男女有别的传统,却又在规则内给予孙女最大关爱;她表面上偏爱宝玉,实则通过差别对待维护着脆弱的家族平衡。这种充满智慧的安排,既体现了封建家长的权威,也暗含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当我们今天重读这些细节,仍能感受到曹雪芹笔下那个精致而残酷的贵族世界,以及一位老人如何在礼教束缚中努力维系家族和谐的良苦用心。
上一篇:如果你的老公是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