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强调“以生为本”,深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有效策略研究十分重要。
实施小班化教学时,教师可改变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至五个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教学内容将单一的“秧田式”改为“马蹄形”“品字形”“口字形”“U字形”等。比如,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形”;游戏、课本表演等采用“马蹄形”“口字形”“U字形”;实验操作等采用“品字形”“U字形”;等等。每个小组都可安排教师的座位,方便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地采用固定分组,学生容易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可灵活采用动态分组调节学习氛围。动态分组可依照个人意愿或见解进行分组。自愿分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按见解分组则适用于课堂辩论,促进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小班化教学把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分层教学等引入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可参照以下五个环节开展小班化教学。
导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理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迅速调整到听课状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快速调整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环节:问题驱动,合作探究。教师可借助学习任务单的问题驱动以及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
互动环节: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汇报展示的机会,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在互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内化环节:质疑释难,再解问题。小班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质疑释难的机会,教师在这一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悟道”,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应用环节: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小班化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提升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作者分别系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工作室副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
作者:游孙瑛 陈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