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期,中东局势并未随着伊朗与以色列的暂时停火而有所缓解,反而显得愈发复杂和微妙。随着以色列与美国联合空袭伊朗核设施后,伊朗议会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而也门的胡塞武装则同步警告称,若美国继续支持以色列,将重新对美国的船只发动袭击。尽管以色列和伊朗在表面上达成了停战协议,伊朗确实暂时停手,但胡塞武装的行动却并未停歇,甚至在打击以色列船只的力度上更加加大。
胡塞武装这一“因敌施策”的行动,迅速将霍尔木兹海峡变成了国际博弈的新战场。这片海域,原本是大国角力的地理焦点,突然间变成了全球权力斗争的活教材。当美以联军在中东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军事行动时,胡塞武装则巧妙地为中俄商船开辟了“绿色通道”。这种表面上反常的操作,其实隐藏着中东地缘政治的深层次逻辑。
胡塞武装的战略算盘:为何特别照顾中俄商船?
胡塞武装可不是简单的“见船就打”的蛮干者,他们对中俄商船的特殊对待背后,实际上有着精心计算的战略考虑。早在2024年1月,胡塞政治局成员巴希提就公开表示:“中俄船只在红海享有航行自由,我们不仅不会干扰,反而会保证其安全。”这种表态与胡塞武装对美英船只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战术角度看,胡塞武装需要在打击以色列的同时,又避免与更多国家为敌。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每天约有20%的全球石油通过此地,一旦全面封锁,必然会激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应。胡塞武装选择了“精准打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同时放行中俄商船,这样既能继续对以色列施加压力,又能避免与中俄这两个全球大国发生直接冲突。事实上,这种策略在红海已有了成功的先例——在2023年底,胡塞封锁红海时,宣称与中国有关的商船遭遇袭击的概率降低了90%,而且保险费用比美英商船低了40%。
这一操作背后,胡塞武装与伊朗的战略协调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伊朗“抵抗之弧”的关键一环,胡塞武装的行动与德黑兰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高度一致。2025年3月的中俄伊三方北京会晤中,三方明确表态要“维护国际水道安全”,这种政治上的默契为胡塞武装的行动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当伊朗议会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时,胡塞武装选择放行中俄商船,既支持了伊朗的威慑行为,又避免了与中俄发生冲突,堪称“一箭双雕”。
中俄在中东棋局中的角色:能源安全与地缘博弈
中俄商船在霍尔木兹海峡的“特殊待遇”,本质上是两国在中东战略利益的延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石油进口国,每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口的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40%以上;而俄罗斯作为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同样依赖这条通道将石油输送到亚洲市场。中俄两国在能源运输上的相互依存,使得他们在维护航道安全上的利益高度契合。
此外,中俄通过保持“中立”的外交姿态,在中东事务中获得了独特的政治资本。当美国及其盟友要求胡塞停止袭击时,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我们反对袭扰民用船只,各方应发挥建设性作用。”这种中立立场让胡塞武装意识到,攻击中俄商船不仅可能损害自己的国际形象,也有可能切断与中俄的对话渠道。而俄罗斯通过对伊朗的援助,进一步加深了与“抵抗之弧”的关系,为商船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更进一步,在商船层面,“自保”行动成为了中俄外交策略的转化成果。2025年6月,途经霍尔木兹海峡的55艘商船发出101条身份辨识信息,声明“此船由中国所有”或“这船装载的是俄罗斯原油”。这种“挂旗”行为并非偶然——一艘巴拿马籍货船“远祥发展号”成功避开了胡塞武装的袭击,原因就在于它声称货物“全属中国所有”。这种现象背后,航运公司通过挂中俄旗号来购买“安全保险”,证明了这一做法的实用性。
国际博弈的新战场:霍尔木兹海峡的暗战与启示
胡塞武装“区别对待”商船的策略,正在重新塑造霍尔木兹海峡的博弈规则。当美英船只在国际保险市场遭遇“黑名单”时,挂中俄旗号的船只却成了“黄金通行证”。这一反差暴露出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逐步衰退——甚至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承认,若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势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中国在此问题上的“承受能力更强”。
这一局面使得西方航运公司不得不“玩起了身份政治”,例如,一艘悬挂新加坡国旗的商船“哥打卡巴号”为了自保,甚至公开声明与以色列无关。对中国而言,这种局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大量商船冒用中国旗号可能导致误击风险,2024年曾发生过中国商船因误被认为与以色列有关而遭袭的事件。为此,中国船东协会要求航经霍尔木兹海峡的船舶报告动向,以减少误伤风险。另一方面,这种“安全溢价”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外交话语权——当美国试图组建护航联盟时,大多数国家选择观望,而中国通过保持中立姿态,反而成为了各方愿意对话的对象。
这一切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在中东这片强权政治逐渐退潮的土地上,经济依存度正在取代军事威慑,成为新的博弈规则。胡塞武装放行中俄商船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对中俄在中东经济影响力的认可。
如果美国不能解决其在能源供应链与地缘政治中的结构性矛盾,那么其在中东的军事霸权衰退将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军高层在CSIS论坛上所承认的那样,当F-18战机的导弹传感器都依赖中国时,那种所谓的“军事优势”早已不再存在。
霍尔木兹海峡的这场暗战,实际上是全球秩序重构的缩影。当商船以“中国所有”的身份穿越战火,他们所运输的不仅仅是石油与货物,更是一张多极化世界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