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触及了《红楼梦》中人物性格、家庭地位和作者精心布局的深意。贾赦和贾政虽为亲兄弟,但在妻妾数量上截然不同,这绝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
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袭着一等将军的爵位,但他的人生目标似乎只剩下纵情声色。他的日常就是喝酒、赏玩古玩、和一群小老婆厮混。
书中对他的直接描写几乎都与“好色”有关:强娶鸳鸯不成,又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女孩;将自己的丫鬟秋桐赏给儿子贾琏。这都说明纳妾、占有女性是他满足私欲、彰显权势的主要方式。
他的性格是放纵的、贪婪的,道德感极其薄弱。
贾政(字存周):道学古板,热衷仕途
贾政是次子,虽未袭爵,但靠皇帝赐予的工部主事官职走入仕途,是家族中正经的“事业型”人物。他的人生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他为人端方正直,甚至有些刻板无趣。他的业余生活是和一众清客相公谈诗论道、考较宝玉功课,而不是沉湎于女色。
对于他来说,妻妾是家庭伦理的一部分,而非享乐的工具。有一个正妻(王夫人),一两个姨娘(赵姨娘、周姨娘)符合礼制,足以“延嗣”,便已足够。过多纳妾,反而有损他“端人正士”的形象。
妻子的性格和背景极大地影响了丈夫的纳妾行为。
贾赦之妻邢夫人:愚懦贪财,一味顺从
邢夫人出身不高,没有强大的娘家背景,性格又愚钝懦弱且贪婪。她为了自保和讨好丈夫,对贾赦的荒淫行为不仅不加劝阻,反而助纣为虐,亲自去为丈夫说媒讨鸳鸯做妾。
她在丈夫面前毫无话语权,形同虚设。因此,贾赦纳妾毫无家庭阻力。
贾政之妻王夫人:出身显赫,地位稳固
王夫人出身“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是九省统制王子腾的妹妹,娘家势力显赫。
她为贾政生下了珠、元、宝玉两子一女(元春还成了贵妃),地位极其稳固。她性格虽吃斋念佛,但关键时刻手段强硬(如逼死金钏、抄检大观园)。
有这样一个背景强大、性格刚硬的正妻在,贾政即便有纳妾之心,也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无形制约。事实上,书中有暗示王夫人对赵姨娘的极度厌恶,可见妻妾矛盾之深。
曹雪芹的人物设计从来都不是随意的,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贾赦:象征“假赦”,虚伪的恩宠与腐朽的堕落
他是荣国府长房,代表着这个贵族世家腐朽、堕落、无可救药的一面。他的姬妾成群,正是这种骄奢淫逸、道德沦丧最直观的体现。他是“箕裘颓堕”的罪魁之一。
贾政:象征“假正”,虚伪的正统与僵化的礼教
他是这个家族的“门面”,代表着僵化、刻板、失去活力的封建礼教。他只有两个姨娘,并非因为他不好色(从赵姨娘能生下一子一女看出他并非没有夫妻生活),而是因为他需要维持一个“正人君子”的表面形象。他的“正”是刻意的、表演性的,因此是“假正”。
他的家庭结构(一妻二妾)更符合一个传统士大夫家庭的“标准配置”,用于衬托他道学家的身份。
赵姨娘:战斗力极强的“幸存者”
贾政只有两个姨娘,但一个赵姨娘就几乎“一抵十”。她性格泼辣、嫉妒心强、争风吃醋、闹事生非,的存在感极强,给贾政的后院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如和芳官等小戏子打架、请马道婆作法害宝玉凤姐)。
有这样一个“搅家精”在,贾政的后院已然鸡犬不宁,或许也从客观上减少了他再纳新人的意愿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
贾赦姬妾成群,是因为他个人品行堕落,且妻子邢夫人无力也无心阻拦,这象征了贵族阶级的腐朽。
贾政只有两个姨娘,是因为他需要维持道学形象,且有出身显赫、地位稳固的王夫人作为无形制约,这象征了封建礼教的僵化。
两者看似相反,实则共同描绘了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内在的双重败相:一边是赤裸的欲望放纵,一边是虚伪的道德文章。他们都是“红楼”悲剧中不可或缺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