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笑,美国又有新动作了。这次的目标不是惯常的对手中国或俄罗斯,而是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国——柬埔寨。
事实上,如果最近的新闻没有提到,很多人可能都不会关注这个东南亚国家。但是,今天的柬埔寨已经成为了全球第4个、东南亚第2个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排在前面的是越南、英国和中国,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国家跟进。这一切的背后,是特朗普再次扬起了“对等关税”的大旗。
小国的无奈,“跪”也不甘心
今年4月初,特朗普宣布,要对全球186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其中,柬埔寨被开出了高达49%的关税。这对比越南的20%,简直是天差地别。美国对柬埔寨的巨额贸易逆差让特朗普愤怒,他决定通过提高关税来“找平衡”。2014年,柬埔寨出口了262亿美元的商品,其中40%流向美国,也就是大约105亿美元,而柬埔寨从美国的进口额仅为1亿美元,差距十分悬殊。
对于这个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的小国来说,失去美国市场不只是“痛一痛”的问题,而是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柬埔寨没有太多选择,如果美国真要关闭这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国家的经济可能会崩溃。因此,虽然协议细节尚未公开,但外界普遍认为,柬埔寨很可能同意了多个对美不利的条款,比如对美国商品零关税、不得通过转口贸易避税、大幅增加对美进口等。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跪姿”般的屈服,甚至是最难看的那种。
柬埔寨靠拢美国,这真是好选择吗?
从地理角度来看,柬埔寨是东盟的一员,和越南、泰国、老挝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但最近,它似乎越来越倾向于与美国建立紧密联系。柬埔寨和泰国的关系最近因边境争议和国内政局的不稳定而趋于紧张。更为复杂的是,柬埔寨总理洪玛奈上任后,实施了更加集中的国内控制,同时对外则明显倾向于美国。这一选择,实际上是柬埔寨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迫于压力所作的无奈之举。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美国真的能为柬埔寨提供“安全感”吗?回顾历史,美国的“保护伞”从来都不是免费的。二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都被牢牢捆绑在美国的利益链条上。近年来,越南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也未能逃脱美国的强力施压。柬埔寨的投靠,很可能只是换了方式,依然是在美国的影响下继续生存。
金砖国家的崛起,特朗普感到威胁
在柬埔寨做出“跪”姿之际,另一边,金砖国家正在举行重要会议。不同于以往,这次金砖组织不仅有传统的五国成员,还扩容迎来了阿根廷、埃及、沙特、伊朗和阿联酋等新成员,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平台。如今,金砖的GDP总量已超过G7国家,影响力急速扩展,尤其是以中国和俄罗斯为核心的金砖国家,正致力于推动去美元化、扩大区域合作,逐步成为一个“非美”经济联盟。
这一变化显然让特朗普感到了威胁。于是,他开始再次喊话:“谁敢与金砖结盟,就额外加征10%的关税,不设任何例外!”虽然他并未点名,但大家都明白,他说的就是中国、俄罗斯、印度,甚至南非都可能成为目标。
然而,金砖真的是反美的组织吗?事实上,金砖国家从未明确要反对谁,它们的讨论焦点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推动去美元化以及促进区域合作机制,并不针对美国。特朗普硬要将其定性为“反美”,这显得有些过于夸张和虚张声势。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进退维谷
7月5日,特朗普终于签署了“对等关税”行政法令,宣布将不再进行谈判,直接采取单方面行动。简言之,如果谈判不成,特朗普就自己决定政策!这一举动看似强硬,实际上却透露出他对能成功谈成的国家极为有限的失望。除了英国、中国、越南和柬埔寨,其他国家几乎都在观望。传统盟友欧盟、加拿大、墨西哥都没有同意接受这一政策,而印度更是直接与特朗普对抗,一到90天谈判期限,他们就等着特朗普自己出招。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7月初,美国突然宣布再延迟三周,直到8月1日才开始实施。这一改变其实折射出特朗普的策略开始“软化”。他原本的“极限施压”策略,实际上是通过先提出过高要求,让对方在妥协后能让自己看起来有面子。而如今,其他国家也学聪明了:“你说你的,我拖我的,看谁先撑不住。”
追求主导权,而非公平
回过头来看,所谓的“对等关税”,其本质并非是为了追求公平,而是为了主导权。若真要公平,特朗普首先需要检讨的是美国自己的行为。长期以来,美国通过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以及制裁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各种打压,这些手段常常没有经过WTO的正式谈判,而是在双边协议中强行插入。
对于柬埔寨而言,此次协议中可能包含了许多政治性条件,比如支持美国的制裁、配合其对特定国家的立场等。贸易,已经变成了美国的一种政治工具,而国家的主权似乎成了可交换的筹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砖国家的探索试图走另一条道路。它们并不以反美为目的,而是寻求在全球经济中摆脱对美元体系和西方市场的过度依赖。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的威胁声越来越显得无力,反而暴露了美国的霸权逻辑已经不再吸引人。
美国的“大而美”政策,到底能持续多久?
最近,美国推出了《大而美法案》,其目的在于吸引制造业回流,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来让美国企业重新在本土设厂。这看似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实际效果如何呢?特斯拉的马斯克最近与特朗普发生了公开冲突,马斯克强调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反对贸易战,而特朗普却坚持要求制造业回流。这一内斗让外界看得目瞪口呆。
此外,美国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也已经遭遇了重创。联合国、WTO等国际机构几乎都曾批评过美国的单边主义措施,英国媒体更是讽刺美国“用关税掩盖外交失败”。
总体而言,特朗普通过关税手段威胁金砖国家,试图拉拢小国,却发现没有国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柬埔寨之所以被迫“跪下”,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选择;其他国家则尽可能地回避,或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美国的霸权逻辑正逐渐失去吸引力,过去那种“你跟我做生意,就得听我的话”的时代,似乎快要过去了。金砖国家的崛起,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而特朗普的10%关税威胁,看似凶猛,实则很可能是一拳打在了空气中,力道虽大,方向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