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刚看了一个新闻,浙江一个女孩贺显贻,高考考了604分,报考了武汉职业学院,被高职录取。
她所报考的是定向培养军士,毕业后直接补充到部队相应的专业技术军士岗位服役。
一句话,这女孩是奔着这所高职三年后有工作去的。在今天这个就业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用高考分数换取未来的职业,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是我的学生考了604分,却报考了一所高职院校,我的校长会骂死我。
奖金
原因也非常简单,在我所在的高中,高考能上600分就很不容易。作为一所县级中学,什么档次的学校录取了多少人,都是明码标价的。
我们学校,录取一个211奖金5万块,一个985奖金10万块,一个清北直接奖金50万。
今天这个学生考了604,完全能上一所不错的211,甚至可以冲击一下末流的985,但是选择了高职,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到领导团队的奖金全部为0。
说句良心话,现在虽然很多教育局规定,不能以高考成绩作为老师评级,作为教师奖励的标准,但是在很多地方这就是一纸空文。
老师奋斗了那么多年,教了三年,不就是等着最后这一次能够开花结果,拿到高考奖金吗?
生源
而且对于一种县中来讲,学校的声誉至关重要,考了600多,却上了一个大专,传出去也不好听,在中考招生当中会面临一些风险。
当老师的都知道,一个学校的生源质量决定了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升学率决定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这个604高考上了大专,必然降低了学校的升学率,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生源质量可能会越来越差,学校也可能越带不出来成绩,时间长了这个学校的社会声誉会越来越差。
教学
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对以后的学生教学可能会越来越困难。所有的老师都在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以求得他们在报志愿当中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现在考了600多分就上了个高职,恐怕以后老师在跟学生正面激励的时候,会面临更多的困扰。
学生会想:考了600多也不过上个高职,还那么拼命干嘛?
如果我的学生考了600多而上了一所高职,校长会骂死我,我班里的那些老师也可能会埋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