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会通过“大美丽法案”之后,特朗普政府工作重心再次回到关税与贸易领域。
一系列密集、高强度的关税行动于7月初展开,7月7日至1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连续抛出三轮“征税函”:第一轮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函表示将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第二轮信函将矛头指向菲律宾、巴西等8个国家,对进口自这些国家的产品征收20%至50%不等的关税;第三轮宣布对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并计划对未接到关税函的国家征收15%或20%的“统一关税”。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对等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还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高达50%的统一关税。
此次特朗普关税战看似来势汹汹,但分析师指出,实际威胁不及4月2日其首次宣布“对等关税”时。按照目前来看,未来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大概率在15-16%的水平。
“近期接到新关税通知的国家,除日韩外,大部分国家占美国进口份额小于0.1%,因此加权后对美国有效税率影响可忽略不计。”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海外与港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刘刚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指出,若加上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涉及美国进口份额占比将增加至七成。但是,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有美墨加协议,欧盟在美国进口贸易中的占比较高,美欧大概率会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协议。“所以可以判断,只要这三家变化不大,就不会影响大局。”
事实上,特朗普“征税函”公布后,主要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大,美股甚至再创新高,长端美债利率小幅升至4.4%附近,美元指数小幅走高至97.7。从市场反应看,投资者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已经逐渐脱敏。
“近期新关税政策更多被认作是一个施压和谈判的技巧。”刘刚说,“这也与我们此前判断一致,即一旦当市场意识到关税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及临近中期选举的约束后,(市场)便不会重演对‘对等关税’的恐慌,波动幅度也不会回到4月2日的极端情形。”
美国政府数据显示,自4月实施所谓对等关税以来,关税收入迅速上升,仅6月就达266亿美元,是平常水平的4倍,今年上半年关税收入飙升至872亿美元。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分析,截至6月底,10%的基准对等关税已带来超过177亿美元收入,针对汽车行业的特定关税也贡献了超过107亿美元。
鉴于此,分析师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并不会停止,美国政府需要维持一定的基本税率,以抵消大部分“大美丽法案”增加的支出,使得整体财政既可以边际改善,又不会大幅加剧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2024年底,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仅为2.3%,若税率保持在10-14%,即可对应年化关税收入3000亿-4000亿美元,大部分甚至完全抵消“大美丽法案”造成的财政支出增加。中金预计“大美丽法案”每年平均新增支出3400亿美元。
天风证券分析师谭逸鸣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特朗普宣布或者发出威胁的关税政策可以分为四部分。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网、天风证券研究院 制图:界面新闻
摩根大通的一份报告显示,按照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将高达23.1%。不过,“对等关税”公布后,全球市场一度大幅震荡,迫于压力,特朗普宣布暂停“对等关税”90天,但保留了10%的基准对等关税税率。根据摩根大通的测算,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协议生效后,美国有效关税税率为13.4%。
资料来源:摩根大通 制图:界面新闻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对钢铁、铝以及铜加关税,是援引《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授权商务部对特定产品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立案调查,并由总统决定实施关税、配额或其他限制措施。7月8日,他再次利用232条,宣布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
“如果将来动用232条款,有效关税税率将拉高到17.5%。”摩根大通在报告中写道。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测算和摩根大通大致相同。中金公司指出,当前美国有效关税税率约为12-13%,8月1日后大概率落在15-16%,若“新关税”完全实施则或推升至18%。
刘刚等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表示,截至目前,关税税率的抬升对美通胀压力有限,美联储降息动作或有延缓。
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3%,均低于今年年初时的水平。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连续5个月低于预期。
较为温和的通胀报告也给特朗普抨击美联储提供了新的理由。数据发布后不久,特朗普就再度公开呼吁美联储大幅降息。他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写道:“美联储应将利率下调300个基点。通胀非常低。每年可节省1亿美元!!!”
不过,经济学家多次警告,随着时间推移,与关税相关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更大的冲击。实际上,相比4、5月,易受关税影响的核心商品价格在6月已出现明显抬升。根据国盛证券的测算,6月,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上涨0.12%,明显高于前两个月的0.01%、0.07%。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关税可能对通胀产生更持久的影响,一些人还强调这种持久性可能影响到民众的通胀预期。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Rob Subbaraman)本月早些时候在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美国经济的滞胀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他预计2025年下半年美国通胀将加速上升,关税便是其中原因之一。随着库存逐渐消耗,企业不得不重新进口,此时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将逐步传导至消费端,推高物价。
刘刚预计,至年底美国CPI同比增速或升至3.3%,核心CPI同比增速达3.4%,通胀压力主要体现在四季度。
面对潜在的通胀压力,多数分析人士表示,美联储降息节奏或受到限制,至少在7月议息会议上大概率会按兵不动,最早将于9月开启新一轮降息。
美国6月CPI数据公布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投资者对美联储在7月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预期升至了97%。与此同时,9月降息的可能性大幅下降,在数据发布后迅速跌破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