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且十】
距离台湾岛内“大罢免”投票还有倒数1天,前“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赵少康为“蓝委”扫街时称,他得到消息,美国对台湾关税“就是32%”,依民进党当局个性,关税谈得好的话早就到处宣传了,现在就是要刻意拖到7月26日“大罢免”投票后。岛内行政机关以及美国在台协会(AIT)驻台北办事处都出来辟谣,说台美关税还在谈判中。
民进党在“盖牌”吗?
不过,特朗普这把关税刀确实是悬在民进党赖清德头上的“斯巴达克斯”利剑。它不仅关乎台湾经济,更关乎民进党政权的维系。就眼前来说,它直接关乎到民进党支持发动的“大罢免”的成败。
也就是说,台美关税结果如比日韩低,就说明特朗普“重视”台湾,赖清德可乘机脱掉穿在身上多时的美国“疑赖论”,台湾经济也会受益,进而巩固民进党赖清德执政,也有利于本周六投票的“大罢免”。反之,则美国“疑赖论”再起,很多中间选民周六会走进投票亭投下“反对罢免票”。
但是,特朗普的新关税8月1日就要正式实施了,台湾却说还没有收到美国关于税率的那封信,目前两边官方都没有消息,令人费解。双方公开的谈判已进行了三次,谈了什么?谈的如何?民进党当局都讳莫如深。本周,负责谈判的台湾地区行政机关副负责人郑丽君将再次赴美,是做最后的争取,还是请求美国在7月26日后再公布结果?面临民进党“大恶罢”的蓝营怀疑民进党当局“盖牌”,不是没有道理的。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全球关税时,曾对中国台湾地区课税32%,但是后来一同暂缓视频截图
赖清德白“跪”了
为了争取特朗普对台湾网开一面,赖清德应该是做足了功课的。特朗普刚就任,赖清德就宣布台湾今年的防务预算要达到3%,以增加对美军购,宣示要买美国的天然气,要买美猪、美牛及更多的美国农产品,宣布台湾可以对美“零关税”,被称“护岛神山”的台积电继续在美投资1000亿美元。
然而,及至美国对等关税一开牌,台湾的税率并不比日韩低。颜面尽失的赖清德一方面派行政机关副负责人赴美谈判,一方面派办公室秘书长赴美国阿拉斯加州宣布出钱建设阿拉斯加输气管,还宣布成立所谓的“主权基金”为购买美债做准备。
赖清德以为自己已经把头低到膝盖了,特朗普肯定会放台湾一马,然后他就可以宣布“台美关系坚如磐石,史上最好”,执政根基就巩固了。
但是,赖清德错估了特朗普。在“美国优先”、“美国再度伟大”的旗帜下,美日同盟、美欧关系都被放一边,一个“偷了美国芯片生意”、要“交保护费”的台湾怎么可能还有更好的待遇?何况特朗普还没出牌,就主动“脱裤子”把底牌亮出来的对手,虽然奔过去“亲了特朗普的屁股”,但却没有给特朗普带来一丝“极限施压”的谈判快感,必须过招凌迟一下,迫使台湾进一步献身,让美国利益最大化。
所以,台美关税谈判,从五月份以来就是一路“黑箱”。网传美国要求新台币升值,民进党当局的经济部门说没有,但台湾民众看到的就是新台币一路升值,成为亚洲最强“亚币”。网传美国要求台湾汽车、农业零关税,网传台湾中油要投资美国页岩气,网传赖清德“过境”得州时会宣布购买50架波音客机。只是,这一切没有换来赖清德希望的20%以下的税率。
但是,不好的征兆却不断出现。台湾前经贸谈判代表邓振中7月22日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座谈会上坦言,台湾社会目前对关税谈判的走向感到焦虑。他说,台湾从一开始就在经贸谈判中对美国采取非常配合的态度,从赖清德到部长都表明希望与美国合作。
“我们不见得认同美国采取的部分措施,但我们理解背后原因”。台湾“从一开始就愿意配合美国”,台湾希望美国决策者能认可台湾的做法,继续与台湾谈判,不要用对待其他国家(地区)的方式对待台湾。
按邓振中的意思,那就是说,关税谈判以来,台湾做了那么多跪舔的事,并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那就更谈不上美国要给低税率的奖励了。那前三轮谈判就是没有效果了。
无独有偶,7月22日,台湾亲绿媒体人、有赖清德财经顾问之称的谢金河就美对台关税议题发表争议言论,称“关税越低、代价越大”,并称台湾可能面临9.5%至35%的税率,让人质疑是在为民进党当局“打预防针”。
近年来,中国台湾地区对美国贸易顺差激增,增长幅度居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首 单位:亿美元台媒
台湾经济经不起特朗普关税冲击
台湾是一个出口型经济体,在“脱中入北”的主导下,美国已经成为台湾主要出口市场,美国的关税当然会对台湾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由台大前校长管中闵任召集人的“民间版冲击影响评估”报告,警告台湾五大主要对美出口产业首当其冲,包括电子零组件、计算机电子与光学制造、汽车及零件、机械设备与基本金属业,皆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显示,已有五成企业表示受到关税政策影响,其中5%已启动裁员、23%规划或考虑移转产能,25%则暂停增员计划。在模拟美国课征20%对等关税的情境之下,传统产业成为首波受创的族群,高达六成以上厂商预估营收缩水超过三成,而即便是电子、资通讯等外销主力产业,也有超过四成厂商预估营收将明显下滑,台湾整体出口结构恐面临深层冲击。
管中闵指出,本次受访的238家厂商当中,88.5%为2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超过半数已经受到关税直接影响,而在模拟10%的关税情境之下,近六成企业认为营收将小幅下降或无明显变动,但是一旦课征幅度提高至20%,超过半数企业预估营收将10%至30%,其中更有26%直指恐怕损失超过三成以上。
管中闵再指,规模5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所受冲击最剧烈,高达35.8%预测营收将减少30%,这类企业通常资本薄弱、客户集中、议价能力有限,一旦遭遇外部贸易压力,恐怕将难以撑过长期阵痛期。
然而,有媒体警告,特朗普关税的冲击绝对不止于台湾的传统产业、中小企业,被誉为“护岛神山”的台积电产业链或许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
英国巴克莱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美国232条款半导体关税征收最可能在8月中旬之后实施,最迟不超过9月,实际税率可能采用递增模式,且影响超出市场预期,预估关税将对2025下半年至2026年的芯片需求造成重大冲击。
巴克莱分析师认为可能有两种税率模式,第一为递增式关税模式:考虑到美国本土晶圆厂建设成本较高,25%的税率可能不足以推动制造业回流,政府可能采用阶梯式关税,初期税率较低,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给予产业调整供应链的缓冲期。这一模式已在汽车产业中得到应用。
第二种为差异化税率:不同国家可能面临不同的关税税率,类似钢铁业232条款的实施。
巴克莱将232条款视为半导体产业的重大风险,影响程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跪,赖清德别无它路
美东时间7月22日晚间,特朗普在“真实社交”(Truth Social)平台发文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一项大规模协议,日本将开放贸易汽车、稻米等其他商品,并且向美国支付15%对等关税,此外日本将对美国进行5500亿美元的投资,这项协议应该可为美国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特朗普还提到,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特别是美国将继续与日本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个15%虽然好看,但日本确实是花了大代价的。台美如果真的还未达成最终协议,估计特朗普肯定是循着对付日本的方式,迫使台湾作出重大让步。台北一直有人耳语,美国要求台湾购买20年期美债,要求台湾开放汽车、农业市场,美牛、美猪不得标着产地。看来这些还不够,其他的台湾能拿的出手也只有台积电及其产业链了,原来台积电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远远不够了,把台积电加速向美国转移才符合特朗普的胃口,赖清德还能有其他路好走吗?
没有,即使有,赖清德也不敢呀。何况,他还眼巴巴的等着“过境”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