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死,瞬间就在魏王这个位置上形成了空白,接下来谁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继任者,就成了曹操集团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如果按照曹操临死之前指定的继承人来看,曹丕无疑就是魏王的最佳继承者,毕竟父死子从这个封建观点,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
但是很明显,曹操虽然指定了曹丕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在曹操死后,他也无法预料自己其他的儿子们,对曹丕是否真的顺从。
毕竟,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除了曹丕这个儿子之外,能够对曹丕的魏王爵位形成真正威胁的,至少还有曹彰、曹植和曹熊。
而且,按照小说描写的情节来看,不管是曹彰、曹植还是曹熊,对于魏王这个爵位都还是虎视眈眈的。
那么,在曹操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何没有因为继承魏王爵位的问题而自相残杀呢?
嗨!大家好!我是虫子天下!只谈小说,不谈历史!
要知道,之前袁绍的势力那么强大,在袁绍死后,他的儿子们还因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厮杀,最终让曹操捡了个大便宜。
如果袁绍的儿子们互相扶持,估计就没有后来的曹操什么事了。
既如此,现在曹操死后,他的儿子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甚至就在小说当中,曹彰已经领兵前来问罪,曹植已经不服曹丕的管制。
于是乎,在曹丕面前马上就出现了类似袁谭、袁熙那样的局面,一旦处理不好,整个曹氏集团都有可能土崩瓦解,曹操的儿子们,势必会互相残杀。
好在,在每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有人挺身而出。
面对曹彰和曹植的咄咄逼人,就因为他俩,便巧妙化解了曹操儿子们之间可能上演的兄弟相残的画面。
这俩人,分别是贾逵和华歆。
在曹彰带领十万大军准备对曹丕兴师问罪的时候,是贾逵主动站出来,严厉斥责曹彰的不当行为,令曹彰不得不对曹丕俯首称臣,公开承认了曹丕的正统爵位。
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彰问曰:“先王玺绶安在?”逵正色而言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彰默然无语,乃与贾逵同入城。
而当曹植不服曹丕管制的时候,是华歆当机立断,以曹植不来奔丧为由,斥责曹植,从而在道义上站稳脚跟。
对此,书中是这么写的:
却说华歆奏曹丕曰:“鄢陵侯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去了;临淄侯植、萧怀侯熊,二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丕从之,即分遣二使往二处问罪。
可以说,如果没有贾逵主动请缨,说不定曹彰的大军就已经与曹丕兵戎相向。如果没有华歆的当机立断,说不定曹植早就竖起造反的大旗,让曹丕疲于应对了。
所以,对于曹丕的统治而言,不管是贾逵还是华歆,都是功不可没之人。
你们觉得,虫子天下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情况呢?请留下你的评论!
下期预告:汉献帝仅仅说出四个字,就把曹丕拿捏的死死的!安享晚年不是梦!
欢迎关注虫子天下,持续更新更多关于文学故事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