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像一个为所有内心自卑、又对爱情怀有孤勇的人,量身定做的陷阱。
它把“自我提升”和“追求爱情”这两件本该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事,巧妙地设置成了一个“二选一”的、有先后次序的流程。仿佛,你必须先在一个名为“优秀”的站点,打卡盖章,拿到一张资格证,然后才能,奔赴下一个名为“爱情”的站点,去兑换你的奖品。
我们都曾深信不疑。
但我想说,这个“流程”,从根上,就是错的。它会让你,错过所有。
我们以为“优秀”,是一个可以抵达的、静态的“终点站”。是一个,当你练出了马甲线、年薪达到了某个数字、考上了某个证书、谈吐变得风趣幽默之后,就能获得的一个“学位”。
我们以为“追求”,是在获得这个“学位”之后,拿着它,去理直气壮地,换取另一个人的青睐。
但真相是,真正致命的吸引力,从来都不是那个静态的、完美的“你”。
而是那个,正在“成为”的、动态的、眼里有光的你。
你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悬梁刺股,精雕细琢,期待有一天能以“完美成品”的姿态,惊艳世人。却不知,人们真正爱上的,从来不是博物馆里那座冰冷的、完成了的雕像。
而是工作室里,那个身上沾满泥土、头发乱糟糟、眼睛里却闪烁着星辰、正在笨拙而热烈地,创造着什么的艺术家。
你的吸引力,不在于你最终完成的“作品”,而在于你“创作”时,那份全神贯注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展现的“过程”。
那个“过程”,才是你身上,最性感、最迷人的东西。
而你,却在那个“等待变优秀”的漫长过程里,把它,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
低级的“追”,是追赶。是你跟在他身后,试图用你的好,去“贿赂”他的心。
而高级的“追”,是吸引。是你专注于建设你自己的“世界”,让那个世界,变得如此丰盛、有趣、充满可能性,以至于,他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走进来,一探究竟。
而你的世界,什么时候最迷人?
恰恰是,在你最专注地,建设它的时候。
你在朋友圈里,分享的不是一张P了很久的自拍,而是你最近在笨拙地学习弹吉他时,录下的一小段不成调的旋律,和你那句自嘲的“今天又进步了一点点”。
你在和他聊天时,谈论的不是你对他有多少好感,而是你最近读到的一本有趣的书,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观点,一个你正在尝试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小小项目。
你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了“取悦”他,而是为了“丰富”你自己的世界。而恰恰是这种“为自己而活”的、蓬勃的生命力,会像光一样,吸引着那些渴望光的人。
你那个等待“优秀”的过程,恰恰,就是你吸引力最大的来源。你却,把它,当成了最需要被隐藏的“窘迫”。
恐怕,答案不是简单的“来不及”。
而是,当你终于,变成了那个你自认为“足够优秀”的你时,两件更悲哀的事,已经发生了。
第一,那个“优秀”的你,可能,已经不再喜欢当初那个他了。
你在攀登你那座名为“优秀”的山峰时,你的视野、你的格局、你的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剧烈的、不可逆转的变化。
等你终于爬到山顶,你可能会悲哀地发现,山脚下那个你曾经仰望的身影,已经不再是你渴望的风景。你用尽全力,把自己打磨成了他可能会喜欢的模样,却在最后一刻,发现,你自己,已经不再爱了。
第二,也是更残酷的:你错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本可以“共同成长”的、不可复制的时光。
最深刻的感情,从来不是两个“完美”的人的相遇。
而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在彼此最混沌、最迷茫、最需要被看见的时刻,选择成为对方的“同谋”。你们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笨拙,见证着对方的蜕变,参与了对方“成为”的那个最动人的过程。你们的故事,像两棵树的根,在看不见的地下,盘根错错节,早已长在了一起。
而你,选择了一个人,在自己的地洞里,独自生长。
等你终于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破土而出,想去拥抱他时,你发现,他的根,早已和另一棵,陪着他一起,经历了风雨的树,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什么?
不是把自己藏起来,也不是莽撞地冲上去。
而是,让你“成为”的过程,活在阳光下。
去追求那个更好的你,但不要等到“功成名就”那一天,才邀请他来你的“庆功宴”。
你要做的,是在你这片“人生工地”还尘土飞扬、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就坦然地,向他发出一张“参观券”。
让他看到你的蓝图,你的努力,你的笨拙,和你眼中那份对未来的、毫不动摇的笃定。
相信我,一个正在被你亲手创造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远比一个“现在”的你,迷人一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