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 实习生 孙悦 张文博 郭昌宸
过街天桥增设电梯,本是为老弱病残群体铺就的便民路,也是提升城市出行舒适度的重要举措。而如今,部分天桥电梯却因雨雪天难用、老化难修等问题频繁检修、沦为摆设。这份承诺的便利为何落不了地?电梯停摆背后,是技术难题还是管理漏洞?改造升级又能否让天桥真正回归安全过街的核心功能?
电梯停摆,从便民到添堵
在济南多个商圈、学校、医院周边的过街天桥,电梯停摆已非个例。这些本应缓解过街难的设施,反而让市民陷入新的出行困扰。
25日,记者探访了经七路山东省实验中学附近的过街天桥,扶梯旁张贴着“雨雪天暂停使用”的公告,电梯处于关停状态,而这样的暂停在雨雪季时常出现。
该天桥两侧扶梯与步梯并行,但多数时候只有步梯能用。“扶梯只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全开,平时仅开一侧。”天桥旁超市老板李先生说,这两侧的扶梯已运行十几年,故障成了家常便饭。他至今记得,曾有老人推小车乘下行扶梯时失衡摔倒,幸好他及时冲过去关停电梯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在天桥区济泺路,电梯的处境则更为糟糕。济南动物园西门南侧的天桥扶梯上,塑料袋、烟头等垃圾堆积,扶手蒙着厚厚的灰尘。“从今年过年到现在就没开过。”在附近工作的盛先生说,这几部电梯去年就很少开放,今年彻底成了摆设。
不远处济泺路与小清河北路交叉口的天桥扶梯,同样因雨雪天气损坏停运,维修至今没有进展。
在济南一些商圈附近,便民电梯也遭遇停摆。恒隆广场与泉城广场之间的天桥扶梯关停时,一对父母带着婴儿车,只能合力将车抬下台阶;游客拖着行李箱路过,望着停运的电梯满脸困惑。
停摆背后,是修不好还是不想修?
电梯为何总“休息”?多位管理人员的解释集中在两类,天气影响与设备老化。
负责市中区部分天桥电梯的管理人员坦言,近期阴雨不断导致电梯损坏,已安排维修,预计几天内恢复。他提到,恒隆广场附近的电梯本有固定运行时间(早九到晚九),商场关门后因光线不足、怕行人踩空才关闭。
而经七路实验中学附近的电梯,则为学生调整了时间,早6点至晚10点开放,暑假也未中断,只是近期因下雨导致电路板损坏,在维修后就会正常开放。
济南动物园附近的电梯已停摆半年,负责该区域的山东通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马经理道出另一重原因,“原有设备老化太严重,维护成本太高,之前就经常出故障。”他透露,目前已决定更换新电梯,考虑到附近鞋城明后年建成后人流量可能激增,除了换新,还计划加装一部直梯。
还有一些隐性障碍制约着电梯运行。例如多数天桥未装防雨棚,雨雪天极易导致电梯进水损坏。管理人员解释,装防雨棚需考虑多方面,不能影响周边商户、需解决工程操作空间问题,还要检测电梯承重是否达标。即便装上,因天桥拱形结构和通风需求,雨水仍可能渗入,实际效果有限。
改造升级让电梯活起来
记者调查发现,电梯停摆的核心,在于设备选型与管理模式未能适配实际需求。如今,济南部分区域已启动改造,试图找到更贴合城市出行的解决方案。
从设备类型看,扶梯与直梯的“适配性”差异明显。历下区经十路部分天桥此前以扶梯为主,因使用年限长、老化严重且雨雪天易损坏,已更换为直梯。现场维护人员证实,直梯故障率低,更适合室外长期使用。奥体中心附近居民赵女士也反馈:“直梯运行稳定,噪音小、又干净,带孩子出行方便多了。”
但扶梯并非全无优势。经七路省实验中学附近的王先生认为,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人流量大,扶梯的输送效率远高于直梯,“直梯一次装不了几个人,容易堵”。而千佛山医院附近的天桥选择“直梯+扶梯”组合,兼顾人流量与老弱病残需求,经十路奥体中心附近采用“无障碍直梯+步梯”模式,运行至今状况良好。
除了设备更换,管理维护也需跟进。马经理介绍,千佛山医院门口的天桥电梯改造已在4月启动,将在原有步梯基础上加建直梯和扶梯。济泺路区域不仅要换新电梯,还计划通过加装直梯提升承载能力。这些改造的核心,是让电梯从偶尔能用变为持续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