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座谈会上,6名新生代表从校长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从此拥有了新身份——深职人。翻看这几位学生的高考成绩,平均分达580分,其中,来自阳江市第一中学的林港洺高考成绩为617分。十分“抢手”的学霸选择了同样抢手的深职大,这份双向奔赴其实是一次“蓄谋已久”。而从高一起就关注深职大的考生不在少数。
物理类600分以上考生达10人
这个夏天,广东刮起了一阵深圳高校报考热,几所大学的投档分数线令人惊叹。在报考热潮下,职业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超越了一些传统强校。以深职大为例,在招生计划翻倍的情况下,整体生源稳步提升,各省(自治区)生源质量均再创新高,录取考生100%超特控线,高分段人数增加显著,物理类600分以上考生达10人。
今年,深职大夏季高考招生计划增加至1170人,扩招109%,招生专业增加到24个,在招生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生源质量再创新高,实现规模质量双突破。
其中,在广东省内普通物理类计划招生计划从去年的445人增加到910人,扩招104.5%,录取分数线566分,比去年提高7分。录取最高分617分,超特控线83分,超本科线181分,排位15707位;录取平均分573分,超特控线39分,超本科线137分,排位44722位;最低分566分,超特控线32分,超本科线130分,最低排位59726位。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深职大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好口碑。
考生“蓄谋已久”的双向奔赴
“最早是在高一时从学长口中听说深职大,学校的师资、设备、教学资源很吸引我。今年高考结束后,老师带我们来深职大参观,一走进未来技术学院,我就看到满地跑的机器人。在那么大一个实训室里,先进设备随处可见,学生还可以上手操作。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触动了我。”林港洺说。
面对志愿的多种选择,林港洺没有过多纠结,坚持将深职大作为第一志愿,最终被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班)录取。“我一直以考入未来技术学院为目标,高中阶段不断激励自己,今天终于实现愿望了。”
早早将深职大作为第一志愿的还有新生赵青。2023年他在新闻中听到深职大成为职业本科院校,便开始留意这所学校的特色。“我选择的是今年新开设的专业,看中的是学校校企合作平台和人才培养优势。”赵青说。
“记得第一次参观校园时,我看到先进的实训设备和真实的项目案例,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到深职大。因为我希望能在一所紧密对接产业前沿的大学里学习,实操尖端自动化设备,参与真实企业项目,在校期间触摸行业脉搏,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深职大,我能学到最贴近市场需求、最具实用价值的真本领。”新生陈静彤说。
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
“我想积极参与实训,参加校企项目。”“我期待在国赛中勇夺佳绩。”“我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坐在新生对面,各本科学院院长们一一记下学生们的诉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加料。一入学就进入与头部企业共建的“特色班”,毕业季上演“企业抢人大战”,参加个竞赛还能实现“Boss直聘”,不少学生“未出校门先拿offer”……深职大的人才培养从没让人失望过。
参观时,学长学姐告诉林港洺,大一就能参加国赛,参与课题,这给了他不小的惊喜。“我对PBL教学模式、交叉学科课程、真实项目案例等很有兴趣,强大的教师团队、校企合作资源不输重点本科院校。大学期间,希望我能参加国赛,捧个奖杯回去。”还没入学,林港洺就找到了学习兴趣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高分学生进来,出路高么?在深职大,最不值得一提的就是就业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率超92%,近三年毕业生中超过27%的毕业生入职名企。专业对口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双高”院校前列。
今年,深职大新增了9个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度涉及多个前沿产业领域,既呼应了“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又精准匹配区域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与本领域龙头企业或知名行业协会建立了特色产业学院或产教联盟,为学生提供了与产业未来同成长的优质平台。
从实训车间到产业一线,从技能赛场到创新工场,同学们在学校强力赋能下,以“实训即战场、毕业即上岗、求职即收割”的实力,完成从“练”到“订”再到“收”的完美三级跳,用技能成才的年轻手掌推开一扇扇机会之门。
(图片由深职大提供)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叶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