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宇也是中国人,观众又何苦如此呢?王楚钦一席话高情商
——
王楚钦赢了,赢得干净利落。
但那几声刺耳的尖叫,把全场的胜负气氛,硬生生拉成了“单方向的狂欢”。
8月7日, WTT横滨冠军赛男单1/16决赛, 王楚钦以 11-4、11-7、11-5横扫对手晋级。按理说,这是一场队友之间的内部对决,既无恩怨,也无悬念。但当 第3局王楚钦7比5领先时,现场突然爆发出一阵 过分用力的呐喊——目标只对准王楚钦,完全抹去了另一位同样穿着中国队服的选手: 陈垣宇。
那一刻,哪怕是直播间的解说 高菡,也 无法掩饰语气中的无奈。
——
陈垣宇,20岁,初登大赛舞台的年轻人。
对面的王楚钦,是已经站稳世界之巅的“大满贯热门”。两人实力差距肉眼可见,比赛走势也没意外。
但一个问题横在现场空气里——为什么, 在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比赛中,有人被欢呼包裹,有人却像空气一样被无视?
更尴尬的是,这种“过度偏爱”并没有激励王楚钦,反而在镜头里制造了一种 莫名的对立感。
陈垣宇最后一分发球直接下网,低头离场,没人鼓掌,没人喊他的名字。全场只剩下王楚钦的名字在飘。
——
比赛其实没啥可说的,王楚钦就是强。他开局连拿 8分碾压,发球精准、拧拉刁钻,逼得陈垣宇连招架的空间都没有。第二局节奏稍慢,但优势依旧明显。第三局,王楚钦5比1拉开差距后,比赛已经没了悬念。
但那几声喊叫,把比赛的“干净利落”变得不那么体面。
说白了,这不是比赛的问题,是人心的偏差。
王楚钦赢得靠的是实力,陈垣宇输得也不丢人。可观众这边, 情绪的倾斜像是要把陈垣宇“赶出场外”,而不是单纯支持一个人。
——
更让人无语的是,这不是中外对战。
如果对手是外国选手,那你怎么喊、怎么嘶吼都没人管。
但陈垣宇也是中国人,他没做错什么,甚至打得已经很拼,只是差一点经验、差一点稳定性。结果他在自家观众面前,成了“隐形人”。
观众当然能表达喜好,但做得太明显,甚至带点攻击性,就变了味。
——
赛后采访里, 王楚钦没有趁机踩人。
他反而替对手说话:“不是我打得多好,是他没发挥出来。”
这句话听着轻,其实分量不小。一个当红世界冠军,在赢球后第一时间为20岁小将“找补”,本身就是一种体面,一种姿态。
陈垣宇没赢,但王楚钦替他“守住了面子”。
——
现在的赛程已经进入淘汰节奏, 王楚钦下一轮将面对日本选手篠塚大登与韩国选手吴晙诚之间的胜者。真正的硬仗在后头。
但比起这场比赛的胜负,今天更值得被记住的,是 场下的声音。
一个20岁的中国小将,被自己的观众“无视”到这种程度。
一个世界冠军,却要用发言来替对手“争一口气”。
这不是竞技的问题,是观众文化的问题。
——
喊得起劲没错,但别喊得太狠。
同一个队服,同一个国旗下,胜负是竞技的事,尊重才是观众的分寸。
哪怕只是一句掌声,陈垣宇也配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