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常被称为清朝最幸运的皇帝之一,他正值大清王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不仅享尽盛世荣华,还拥有令人艳羡的长寿——活到了89岁,创下中国帝王的寿命纪录。他本人也十分喜欢自我标榜,自封“十全老人”,甚至将对安南、缅甸两场并不成功的对外战争,也硬是算作自己的“丰功伟绩”。不过在他的治下,也确实有值得称道的经典战役,那就是痛击尼泊尔廓尔喀的战争。这场胜利不仅震慑了周边,更对巩固西南边疆、维护西藏的完整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人疑惑的是,当时只是“弹丸之地”的廓尔喀,为何敢于挑衅处于极盛的大清帝国?
当时的尼泊尔仍称“廓尔喀”,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与西藏隔山相望。它的东、南、西三面几乎被印度包围,但由于地形险峻,长期未被印度征服。相反,廓尔喀人反而多次南下,侵扰恒河平原的印度地区,以骁勇著称,逐渐练就了强悍的战斗力。时至今日,廓尔喀雇佣军仍是世界闻名的外籍精锐部队。当年,廓尔喀人既南侵印度,也与西藏保持贸易往来,盐和茶叶都是通过西藏获取的。由于西藏当时还极为封闭,缺乏铸币能力,只能依赖廓尔喀银币进行交换。18世纪末,在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的扩张政策下,廓尔喀版图扩大了三倍,野心膨胀。他们甚至用掺假的新银币逼迫西藏兑换,妄图巧取豪夺西藏财富,还强占聂拉木、济咙等地。更糟糕的是,西藏红帽派活佛朱嘉措因斗争失利,投奔廓尔喀,并向沙阿泄露了清军驻藏兵力和资源分布,为入侵提供了“内线”。
彼时大清在西藏的守军仅五百人,加上地方兵力也不过三千五百。1788年,廓尔喀三千精锐便趁机进犯西藏,占领聂拉木、济咙等地,肆虐一个月。待清军四千援兵从四川赶来时,廓尔喀人立刻撤退,之后再伺机卷土重来。虽然清军未交锋便占回失地,但在谈判桌上却被廓尔喀讹诈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赎地。当时西藏官员却谎称“大捷”,乾隆信以为真。没过多久,西藏停止向廓尔喀进贡白银,激怒了沙阿,他随即再次发兵入侵。
直到此时,乾隆才意识到第一次所谓“胜利”竟是虚报,决定彻底痛击廓尔喀。由于西藏高原气候恶劣,粮草艰难,大军难以展开,因此只能选派精锐出击。乾隆深知八旗子弟和绿营兵早已腐化无用,甚至连战马都难以翻山越岭,于是他调动尚保持血性的鄂温克、达斡尔族士兵,并委任亲信福康安为主帅。1791年,福康安率一万清军自青海入藏,冒雪跋涉,每日行军十八个小时,仅用五十天便走完五千里,直抵战场。其军队宛如神兵天降,令廓尔喀措手不及。结果六战六捷,全面收复后藏失地。
被打痛的廓尔喀不得不低头,承认尼泊尔为清王朝的藩属,并建立朝贡关系,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08年。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乾隆时期清军的最后辉煌,也深刻说明了强盛帝国对周边挑战的回应力。乾隆虽有“十全”之虚名,但廓尔喀之战,确实是他一生真正值得书写的功绩之一。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改写后的文章,再加工成更具故事感的历史叙事,比如加入人物对话和战场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