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主办方供图
老字号如何创新发展?面对商标恶意抢注、历史权属分离等行业痛点,业内又有哪些建言?近日,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字号(文化)博览会在广交会展馆开幕,期间举办的“大湾区老字号跨界协同与创新发展讲坛”“老字号商标保护与创新——传承·赋能·新生”主题交流会,多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老字号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创新路径。
重构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
光动人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策划业务负责人颜敏指出,老字号品牌要打破“传统”标签,需从消费者洞察入手,重构品牌与年轻群体的情感连接。“老字号的信誉是核心资产,但新时代消费者更注重社交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颜敏强调,品牌需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化体验和新媒体传播,将文化底蕴转化为符合年轻审美的消费语言。例如,通过打造网红打卡点、跨界联名产品等方式,让老字号“活”在当下。
广州府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管理总监黄齐泳从资本视角剖析了老字号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他指出,老字号需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上市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品牌价值的市场验证。”黄齐泳以老字号企业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股权结构优化、战略投资者引入和并购重组,实现品牌与资本的双向赋能。
探索“文化IP+商业运营”共赢模式
在讲坛上,广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分享了博物馆与老字号企业的合作经验,强调“文化IP+商业运营”的共赢模式。“博物馆不仅是文化展示空间,更是老字号创新的试验场。”她以广州酒家联名月饼、穿粤记主题文创为例,说明如何通过文物元素融入产品设计、美食文化赋能品牌故事,打造“可玩可学可消费”的新型盈利模式。
黄齐泳则表示,投资方眼里具有潜力的老字号品牌,需在坚守传承与核心单品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怀旧情感与品牌故事巩固“守正”根基,同时以主流新品开发、国潮化转型、互动营销、IP及联名合作、精准投流等创新手段激活市场活力,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积极拥抱互联网,拓展新蓝海
“中国品牌的引领时代离不开老字号品牌的坚实支撑。作为广东文化的根基,饮食类老字号不仅是传统优势所在,更成为品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广东老字号品牌大部分处于战略重塑关键期。”广东老字号协会智库专家、迈迪品牌咨询总经理尚晓鸣指出,老字号企业应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抓手,积极拥抱互联网。
数字化电商已成为老字号品牌拓展市场、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渠道。针对老字号品牌电商业务增长,迈迪品牌咨询合伙人柳伟强表示,提升品牌认知率、详情页浏览率,通过优化品牌曝光与详情页转化实现精准突破。
针对老字号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柳伟强提出,需重构产品ABR定位体系,即通过精准用户需求匹配(Accuracy)、差异化价值呈现(Benefit)和场景化体验设计(Relevance),让每个产品信息点都能让用户愿意买,值得买,从而实现下单率与业绩倍增。
●圆桌论坛
老字号的“老”是底蕴是信誉 绝不是包袱和束缚,要勇于突破
据介绍,广州市属国企现拥有老字号83家,其中29家为中华老字号,占全市83%、全省51%。在此次交流会上,广东商标协会秘书长杨畔提出“保护是根基,创新是引擎”的双轨策略。在保护层面,杨畔表示协会通过构建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维权援助系统为老字号筑牢防火墙;而在创新层面,协会则力推业态融合,借助粤地优品品鉴餐厅、数字化营销、知名IP联动等赋能工作,支持老字号焕发新活力。“老字号的‘老’是底蕴是信誉,但绝不是包袱和束缚,要勇于突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新国货潮品牌。”
同源企业当以合作取代对抗 共同推动老字号品牌升级
此次活动现场的圆桌论坛上,针对老字号维权与创新,六位专家展开深度对话。
对于老字号如何利用平台规则与法律途径双轨并行快速制止线上侵权的问题,美团科技有限公司华南法务总监梁博文提出,企业应系统整理历史商号使用证据提交平台审核,并及时完善商标布局。“当企业能提供行政机关或司法机构的初步法律文件时,平台将更主动介入保护,形成规则与法律的双重保障。”
面对如何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应对新型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问题,环球商域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周宇峰表示,企业应当建立品牌域名管理清单,通过预防性注册核心域名规避抢注风险。“企业可借助认证的防伪功能,从而让消费者识别官网真伪,实现有限资源下的精准防护。”
而针对确权程序与侵权诉讼的并行策略问题,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献磊称,面对恶意抢注应优先启动侵权诉讼路径。他强调通过高额判赔震慑违法者,“让侵权者付出百倍于收益的代价才能净化市场”。
对于地理标志与老字号品牌保护存在的制度性冲突,暨南大学国际地理标志研究中心主任李静表示中国老字号应借鉴法国香槟保护模式,综合利用法律、外交及行政手段协同保护地理标志品牌。“一方面可以推动奢侈品企业与大型龙头企业进入地理标志领域,借助其商业网络强化产业价值;另一方面,一线生产者需要注重代际传承,国际地理标志保护非常重视年限传承和可持续使用。”
关于如何解决历史原因导致的同源分化问题,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屈小春表示,知识产权部门需严控近似商标注册,从源头杜绝权利冲突;同源企业则应通过商标许可、股权整合实现共赢,“本是同根生的企业当以合作取代对抗,共同推动老字号品牌升级”。
采写:南都记者 邱康正 王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