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视国防军事报道中,071型船坞登陆舰的甲板上,在76毫米主炮后方有一座带半球形保护壳的特殊装备十分显眼。经研判,这正是此前九三阅兵中首次公开的燎原-1舰载激光武器系统。
此前外界一致预测这款激光武器会优先配备在技术更先进的055型万吨驱逐舰上,毕竟055作为中国海军的明星驱逐舰,一直是新型装备的试验田。然而,中国海军此次选择却反常规选择071登陆舰,是由于战略需求和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结果,也预示着传统海战规则将迎来新的变革。
如今各国都在花重金、如火如荼研究激光武器,而高功率舰载激光武器的实用化一直都是各国军事技术正在攻克的难点,这需要突破功率控制、散热冷却、抗干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燎原-1的正式列装,意味着中国在舰载激光武器领域实现了领跑和突破。
燎原-1具有300千瓦的额定功率,远超过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搭载的60千瓦太阳神系统,具备真正的杀伤力。在10至20公里的拦截范围内,无论是无人机,还是低空突防的巡飞弹,或是超音速反舰导弹,都能够被它精准锁定并摧毁,为舰艇的生存筑牢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同时,燎原-1还将光束发散角严格控制在0.3毫弧度以内,误差非常小,精度极其高,能够在5秒内熔毁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导引头,瘫痪来袭武器。
不仅如此,燎原-1的单次拦截成本仅仅只需要1美元,性价比高,同时它还依托舰载能源系统供能,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弹药。这就解决了传统防空系统备弹有限,面对饱和攻击时容易出现弹尽粮绝的问题。尤其是在无人机蜂群战术逐渐成熟的当下,这种优势尤为关键,能够让舰艇在持续作战中保持长久的防御能力。
另外,燎原-1能够通过硬杀伤直接气化目标或者引爆其内部的弹药,也能利用软杀伤的方式使敌方武器的光电传感器失效、失控。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它可以和海红旗-9C远程导弹、红旗-16C中程拦截系统配合,构建起立体防御体系,使其无懈可击。
不仅如此,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应用也让燎原-1摆脱了传统激光武器的局限,即使是在雨雾、沙尘等环境中,它的命中率仍然能够稳定在90%以上。燎原-1这样一套高精度、强毁伤、低成本、高适用性的武器系统,能够使舰艇防御能力跃升一个台阶。
虽然外界之前一致认为055型驱逐舰会是首选的搭载平台,毕竟它拥有完善的雷达探测系统和强大的区域防空能力,若再搭载激光武器,必然是强强联合。然而中国海军将燎原-1部署在071型登陆舰上,主要是因为071型登陆舰和055型驱逐舰二者之间在战略需求上的迫切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071型综合登陆舰是两栖作战的核心投送平台,可以搭载数千名登陆兵、数十辆装甲车和多架直升机,战略价值较高。但它的防御配置相对薄弱,面对战场的复杂威胁已经力不从心。
在两栖登陆作战中,登陆舰需要抵近滩头作业,容易处在敌方的无人机蜂群和反舰导弹的攻击范围内,其搭载的近防炮不仅存在射击死角,面对多批次、多方向的攻击目标时,还会顾此失彼,成为制约两栖作战效能的关键瓶颈。
反观055型驱逐舰的防空反导体系已经相当完善,不仅有近防炮、近防导弹,还有相控阵雷达和远程导弹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早期预警和远程的拦截。
对于055型驱逐舰而言,搭载激光武器是锦上添花,而对于071型登陆舰而言,燎原-1却是雪中送炭。加装激光武器之后,登陆舰可以大幅提升生存能力,为两栖作战提供保障。
同时,071型登陆舰前甲板区域宽敞,76毫米主炮后方的平台不仅不影响坞舱和机库的正常运作,而且还能保证激光束的全向覆盖,避免防御死角。它还具有充足的动力冗余,能够满足激光武器的能源需求,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055型驱逐舰则面临着空间制约的问题,其舰体设计紧凑,甲板与舱室空间已被充分利用,寸土寸金。若强行加装燎原-1,需要对系统布局进行改造,甚至可能会影响舰体结构强度。这种改造不仅成本高,还会延误其形成战斗力的时间。
由此可见,将燎原-1率先部署在071型登陆舰上,是一种务实的选择,能为燎原-1在实际任务中积累宝贵的数据,不断完善其性能,为后续大规模列装打下基础。
中国海军目前的071型登陆舰部署在南部战区海军和东部战区海军,这些舰艇在不同海域执行任务,海况和电磁环境各不相同,能够为激光武器的改进提供多样化的数据。
一旦试验成熟,燎原-1不仅可以快速批量列装其他同型舰艇,形成规模化的作战能力,还能为后续适配驱逐舰、航母积累技术经验,实现以点带面的装备升级,未来它将大概率会登上055型驱逐舰和航母。
燎原-1若装载在055型驱逐舰上,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对抗新型威胁的利器,使055型驱逐舰的区域防空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同时,航母在海战中是敌方打击的首要目标,尽管有驱逐舰、护卫舰护航,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突破外层防御,对航母造成致命威胁。若燎原-1能够部署在航母甲板上,可以作为末端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其无限弹药的特性能够让航母在长时间作战中保持持续的防御能力,这也是传统近防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
当激光武器成为了舰艇的标配,传统导弹饱和攻击将会面临失效的风险,同时无人机蜂群的低成本优势也将会被大幅削弱,海战规则也迎来了改变。中国海军通过构建这一非对称优势,也为在未来海战中赢得战略主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