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囚犯被流放的距离非常遥远,途中的死亡与伤害时有发生,但令人不解的是,押送她们的衙役却总是争先恐后地去执行这项任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衙役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押送女囚呢?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古代,“流放”对官员而言是极其严厉的刑罚,甚至比死刑更让人心生恐惧。以清朝为例,皇帝喜欢将犯人流放至宁古塔,这个地方令许多罪犯闻之色变,几乎没有人不为此而哭天喊地。
那么,宁古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牡丹江市,距离北京大约1500公里。你可能会觉得,现如今的黑龙江是一个发展迅速、环境优美的地方,但几百年前,它与今天的景象完全不同。
在那个时候,宁古塔远未开发,气候寒冷,荒无人烟,地面千里冰封,所有的交通都得依靠步行。清朝的流放规则是将南方的犯人送到北方,北方的犯人送到南方,而这些地方大多数都是荒凉、寒冷的蛮荒之地。
当时的宁古塔条件非常艰苦,吴兆骞这位曾在宁古塔流放过的官员在给母亲的信中描述了这里的极端恶劣天气:“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他描述的寒冷几乎能让人感受到零下三四十度的极限低温。而更为可怕的是,流放的犯人们大多被铐上手铐脚镣,行走艰难。很多人在途中因受刑过重、食物匮乏或寒冷而死于路途。
尽管流放如此严酷,押送犯人的衙役却往往争先恐后,尤其是当押送的对象是女囚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实证明,押送犯人背后暗藏着许多官差不为人知的好处。清朝的流放刑罚,不仅让犯人家属感到痛苦,甚至衙役们也常常因这一任务而面临生死考验。让人不解的是,尽管这么艰苦的差事让他们的生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仍然有不少衙役争相参与。
首先,押送女囚的衙役能够通过贿赂获得额外的报酬。通常来说,流放宁古塔的犯人大多是朝中有地位的人,这些犯人的家属为了减少犯人的痛苦,会悄悄给衙役们提供大笔银两,让他们在路上照顾囚犯。衙役们不仅能拿到这笔钱,有时还会因为表现得体而获得官职上的晋升。
其次,押送犯人虽然路途艰辛,但比在衙门里当差要轻松得多。衙门中的官差每天都得完成繁琐的任务,站立值班、接待审案,甚至因一点差错就可能面临严厉处罚。相比之下,押送犯人的衙役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并且押送的过程中可以赚取附加的收入。
另外,虽然押送女犯人非常辛苦,但对于衙役们来说,这种差事相对较轻松,尤其是在犯人家属的资助下,衙役们有时可以乘坐马车,减少旅途的艰难。而且,女囚犯通常是被官员连累的家属,她们并没有犯下极重的罪行,性情也相对温和。加之女犯人往往没有强大的支持背景,衙役们在押送过程中如果对她们不太客气,也很少有人能够反抗。
更重要的是,一些胆大包天的家属会贿赂衙役,让他们在途中“放水”,比如让囚犯假装死亡,从而帮助她们逃脱。衙役只要顺利完成任务,便能拿到不菲的回报,而这笔钱足以让他们好几年的生活无忧。
虽然这样看起来似乎很诱人,但实际上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差事。因为清朝有严格的规定,押送犯人途经的每个地方都需要出示文牒,而且每个州县都会有记录。若囚犯中途死于某地,那里的地方官员就需要上报此事。所以,想要私自放走囚犯是非常困难的,这也使得家属愿意向衙役们提供丰厚的贿赂。
虽然古代押送女囚犯的差事令人心生疑问,但它揭示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也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残酷。在那个时代,许多无辜的人因为一人的过错而遭受连累,这也为后世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古塔地区逐渐开发,人口增多,社会也开始有所改变。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享有更加自由、幸福的生活,反观古代的种种,我们更能体会现代文明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