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的故事,小时候都学过,大家都说这是“智慧的胜利”。但你知道吗?书本讲到田忌赢了,却没讲后面的事——几年后,他竟然被构陷谋反,狼狈逃亡楚国!当年赢得一时的田忌,最后竟落得个输掉人生的下场。
公元前350年前后,齐国都城临淄的贵族圈子里,赛马是一项极受欢迎的娱乐活动。田忌,齐国的一位宗室大将,长期沉迷其中,尤其喜欢和齐威王较量。然而,每次比试,田忌总是败多胜少,毕竟齐威王财力雄厚,马匹质量比田忌更胜一筹。
这一年,田忌又一次与齐威王赛马,输得灰头土脸,回到府中闷闷不乐。
这时,他的门客孙膑提出了一条计策:改变赛马的匹配方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上齐威王的下等马,而上等马则用来对付齐威王的中等马。如此一来,田忌可以以 “二胜一负” 的战术赢得最终的比赛。
事实证明,孙膑的策略是可行的。比赛结果公布,田忌成功击败齐威王,赢得了丰厚的彩头。面对这一“奇迹”,齐威王当场虽未发作,脸上的笑容却有些僵硬。
田忌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然而他并未察觉到,自己已经触犯了封建君臣关系的一条铁律——“君臣有别”。在古代君主专制下,君主的权威高于一切,而田忌竟然在公开场合让齐威王出丑,这无疑是在挑战齐威王的尊严。
这场胜利很快传遍了整个齐国,民间纷纷议论:“田忌比齐威王更聪明!”、“田忌有高人相助,连君王都不是对手!”这些议论逐渐让齐威王心生不快。
君主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大臣功高震主,而田忌的影响力在“赛马事件”后迅速上升。
不仅如此,田忌还在孙膑的帮助下,于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 采用“围魏救赵”战术,成功击败魏军,俘虏魏国名将庞涓。此战让齐国威名大震,也让田忌成为朝廷的“明星将领”。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在封建君主制下过于显赫的大臣,往往不会有好下场。齐威王的猜忌逐渐加深,田忌却毫无察觉,仍沉浸在接连胜利的光环中。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每一次成功,都在无形中增加君主的戒备,离政治陷阱也越来越近。
公元前341年,魏国再度与齐国交战,田忌与孙膑联手,在 马陵之战 中设下埋伏,成功歼灭魏军主力,并导致魏军统帅庞涓自尽。这场战争的胜利,巩固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也让田忌在齐国的威望达到了巅峰。
战后,田忌的官职水涨船高,手握兵权,影响力甚至盖过了齐国相国邹忌。此时,田忌已经成了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他并未察觉,自己已经站在了危险的边缘。
邹忌的嫉妒与谋划,“占卜之计”如何构陷田忌?
田忌的崛起,自然引起了齐国其他权臣的不满,特别是相国邹忌。邹忌长期以来视田忌为政敌,眼见田忌战功赫赫,便开始密谋如何除掉这位大将。
邹忌想出了一个阴谋:在市集上安排人公开算卦,并故意让算卦先生散布谣言,说田忌最近频繁占卜,是为了谋划“大事”。随后,邹忌安排密探将此事禀报齐威王,暗示田忌有谋反之心。
齐威王对田忌的猜忌本就存在,听闻此事后,立即下令调查田忌。田忌突然被指控谋反,自己却百口莫辩。当他意识到自己被陷害时,已经晚了。
齐威王轻信谗言,田忌为何选择兵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田忌试图向齐威王解释,但齐威王已经下令收缴田忌的兵权。此时,田忌知道自己已无退路,他决定孤注一掷,率领自己的亲兵发起叛乱,攻打齐国都城临淄。
然而,田忌的军队人数有限,他的行动很快被齐军镇压。田忌被迫放弃抵抗,仓促逃亡楚国。昔日的齐国大将,就此成了逃亡的罪臣。
田忌逃亡楚国后,楚国君主并未立即信任他,而是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审查。最终,楚王认为田忌的军事才能仍然有价值,给予了他一定的封地,但田忌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
公元前320年前后,齐威王去世,太子即位,是为齐宣王。新君继位后,对齐国旧臣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召回了一些被流放的大臣。田忌在楚国生活多年后,终于得到了赦免,得以返回齐国,并恢复官职。
但此时的田忌,已不复当年意气风发的将军风采。经历了被构陷、兵变、逃亡,他终于明白,自己当初在赛马中赢得的那一点荣耀,根本不值得炫耀。
田忌的一生,是一部典型的功高震主的悲剧。他的聪明才智让他在赛马和战场上赢得了一时的胜利,却因为未能掌握政治规则,而最终跌落深渊。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胜利并不总是好事,有时,赢得一场比赛,却可能输掉整个人生。田忌赛马的胜利,最终成了他一生中最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