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广东省博物馆展出国家一级文物元青花“携琴访友”图玉壶春瓶。10月15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正式启幕。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唐代牙雕人像、元代青花人物图玉壶春瓶、梁庄王墓出土的明代金锭、清代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这些珍贵文物,结合文献、图表、场景复原与多媒体互动,共同重现了古代贸易的生动场景。10月15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启幕,展期持续至2026年10月15日。10月14日,南都记者提前探访展览现场,揭秘广东千年外贸的历史脉络。
“来到这个展柜,观众或许会好奇,为何会陈列三件几乎相同的画珐琅花篮。”策展人丁蕾指着展柜中三件画珐琅牡丹纹海棠式花篮向媒体介绍。其中一件为清康熙款,另两件为清乾隆款。她解释道,清乾隆四十年(1775)十一月乾隆帝命人将十件康熙、雍正款画珐琅器送到广州,要求粤海关官员仿制这些器物并落“乾隆年制”款识。于是,粤海关官员将器物画样后,把样稿交由法国及广州本地制作。制作完成后,十件提档器物及制作的器物被送回宫廷,足见当时中西文化交流之密切。
本次展览精选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及全国多家收藏机构的逾200件(套)珍品,以时间为脉络,以文物为实证,以制度为线索,系统呈现千年来广东对外贸易制度的独特贡献。其中,来自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机构的22件一级文物将集中亮相,这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广东对外贸易主题展览。
千年海潮不息,万里商路绵延。广东的海外贸易史,如一条奔涌千年的长河,凭借其地理与历史优势,长期引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其贸易制度兼具全国性与地方性的双重意义。“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不仅是对波澜壮阔的广东外贸史一次系统梳理与展示,更是对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精神的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
#美丽先行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侯婧婧 高永佳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李鹤鸣
码上阅读 点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