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随着浙江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发布春秋假文件,这个教育大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全省覆盖。
据了解,此次春秋假推行有十余个部门联合保障,充分考虑了区域和学段差异,由各市、县根据实际情况弹性安排。今年绝大多数地市都将秋假定在11月,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既不影响教学进度,又为学生提供了休整时光。
有人期待带娃错峰出游,也有人发愁“娃放假、我上班”的看护难题。春秋假怎么放?为何推行?又该如何落地?
什么是春秋假?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
早在上世纪,农村中小学就有“农忙假”,让孩子帮家里春种秋收。2004年,浙江省杭州市率先实施春秋假,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的城市之一。今年以来,中央多部门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春秋假”,多地随之推进。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李斌表示,春秋假推行遵循“因地制宜、弹性安排”原则,不搞“一刀切”。各地方案各有亮点,以浙江省为例:
宁波推行春秋假各3天,春假衔接“五一”,秋假在11月12日至14日,轻松凑出“小长假”;
嘉兴南湖区推行秋假3天(11月12日至14日),连周末形成5天假期;
丽水推行春假2至3天衔接“五一”,秋假3天定于11月,初三年级不安排春假;
金华多地推行秋假集中于11月中下旬,与周末相连,方便家庭错峰出行、参与实践活动……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孔永国强调,春秋假并非简单延长假期,而是通过“教学总时长不变、结构调整”,为学生提供阶段性放松与实践机会。
有了寒暑假,为何还要春秋假?
一给孩子“松口气”。
“孩子连续上课易疲劳,效率反而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张冠军认为,将学年拆分为“四季假期”,契合教育规律,能让孩子走出课堂,在自然与社会中实践所学。杭州春蕾中学教师陈丹怡举例:“语文新闻单元设有采访作业,春秋假里孩子能真实走进社会,比课堂模拟收获更多。”
二给亲子“腾时间”。
“放春秋假的时候不冷不热,出门玩特别舒服。爸爸妈妈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带我出门旅行。”杭州蒋筑英学校学生纪一凡的话,说出了很多家庭的心声。春秋季气候宜人,家长带娃出门可以避开旅游高峰,亲子陪伴的质量“升级”。
三给社会“添活力”。
春秋假能分流寒暑假旅游压力,激发家庭错峰出游需求,带动餐饮、住宿、文旅消费。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9月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都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为服务消费“添活力”。
中小学春秋假有望全国推行
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五方面19条举措。
其中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这些难题待解
春秋假的初衷虽好,却让一些家长喜忧参半。
有支持声:这假期太“香”了!孩子学习状态变好。
不少家长表示,希望学校能配套丰富的研学课程,让假期“玩得有意义”,而不是“在家躺平”。
也有担忧声:家长要上班,孩子谁来管?
“最大的问题是‘家长没假’”“政策鼓励,企业层面执行起来很难。”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初级中学家长傅女士的话,戳中了无数家庭的痛点。
杭州某初中教师也透露,班级近三分之一家长因请假难选择托管,多数学生难有出游机会。此外,城乡研学与托管资源不均、假期前后教学衔接等问题,也需在落地中直面。
“20多年前与现在的城市化程度不同,山区与城区发展也有差异,政策制定和推行需考虑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孔永国表示,春秋假的推行并非一蹴而就,将持续倾听意见、完善调整,让假期真正发挥价值。
避免制度变形走样
专家表示,春秋假制度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文旅消费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下一步还需细化配套保障政策、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避免制度变形走样。
首先,要切实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家长与孩子可以“同频休假”。
“落实春秋假的关键是破除当前存在的休假障碍。”江苏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薛平建议,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措施,推动企事业单位配合中小学春秋假时间安排家长错时休假。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由各地教育部门会同劳动人事部门统筹安排中小学春秋假,确保有子女的职工自主安排带薪休假、弹性休假。
其次,应结合本地实际合理设置假期,避免全国“一刀切”。
辽宁省沈抚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常健康说,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根据本地季节特点错峰放春秋假,踏青、赏秋的体验会更好,出行成本也更低。
辽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党委书记李江涛表示,各地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和寒暑假时间不尽相同,春秋假应结合各地学年的具体情况来设置。“比如沈阳的寒假比起南方时间更长,设置春秋假后,是否可以相应缩短寒假,让假期结构更科学、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
再次,落实中小学春秋假制度需要加强多部门协作,联合推进实施。
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胡向东认为,相对于地方文旅、发展改革等部门的积极态度,当前地方教育系统对于推进春秋假的态度普遍比较审慎,大多还在观察研究试点地区的经验。“实施春秋假的主体责任集中于教育系统,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风险、教学压力、孩子沉迷网络等现实问题非一家之力能解决,需要加强跨部门协作。”他说。
专家还建议,规范假期托管服务的收费项目,完善教师假期加班薪酬保障;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组织游学、场馆育人课程等,进一步丰富春秋假文旅产品。
半岛新闻客户端综合整理,素材来源:新华社、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