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已经不能用“健康不好”来形容了。菲律宾媒体和国际报道指出,他在国际刑事法院受审期间,身体瘦弱到几乎站不起来,骨瘦如柴。曾经的菲律宾总统如今被困在异国,他的命运岌岌可危,这一切注定会掀起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杜特尔特的形象与众不同,他既是一个强硬的领导人,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许多人痛恨他,但也有无数人坚定地支持他。而如今,这位曾经的“铁血总统”在荷兰被关押,身体状况堪忧,瘦弱的照片与描述传出,对菲律宾社会的震动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大。
参议员德拉罗萨公开呼吁国际刑事法院释放杜特尔特,并形容他瘦得像骷髅。这不仅是出于关心,更是一种政治声明。在菲律宾,德拉罗萨的言辞暗示,如果杜特尔特在国外去世,这不仅是“意外”,而是有人该为此负责。这句话的背后,指向的正是马科斯政府。
国际刑事法院的程序独立,但菲律宾政府的态度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杜特尔特为何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在最初坚决不合作后,逐渐放任他的逮捕?马科斯政府在处理这件事上态度渐趋松懈,人民对此记忆犹新。如果杜特尔特最终死在海牙,菲律宾的街头绝对不会平静。而且,杜特尔特的女儿莎拉也绝不会轻易放过马科斯,她必定会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反击。
最初的反应肯定是愤怒与失控。那些曾受到杜特尔特帮助的人会认为他被出卖了,甚至被弃之不顾。社交媒体上很可能会充斥着“政府不救人”以及“马科斯袖手旁观”的口号。
接下来,舆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媒体会不断追问政府是否尽力保护杜特尔特的权利。任何模糊不清的回答或拖延,都将被解读为“默许”。民众不关心司法程序,他们只会关注“菲律宾人是否死在外国的监狱里”。
然后,政治问责会急速来临。国会可能会召开听证会,反对派会追问外交部和司法部的处理情况。马科斯的发言人将面临极大的压力,任何解释都可能加剧混乱。这不再是一个法律程序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与政治象征的问题。在菲律宾,民众或许可以忍受政府的无能,但绝不会容忍“冷血”。
很多人认为,杜特尔特的问题与马科斯无关,但其实这正是马科斯政府的重大政治危机。杜特尔特被羁押是在马科斯任内发生的,政府在2024年年底逐步放宽立场,不再阻止国际刑警逮捕令的执行。尽管国际刑事法院有自己的程序,但菲律宾政府的态度无疑是决定性的。民众心里明白,如果马科斯真心想保护杜特尔特,他完全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更为严重的是,马科斯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国内舆论之间的冲突。如果杜特尔特死于ICC的监狱,马科斯的“法治领导人”形象将瞬间崩塌。西方国家可能会称赞他遵守国际法,但菲律宾民众却会愤怒地指责他“卖国求荣”。这种两面讨好的做法,无疑会让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外,马科斯政府的政治信任体系也会受到严重考验。菲律宾的政治文化讲求“情义”和“庇护”。尽管杜特尔特已经卸任,但他在军队、警察和地方政府中的人脉依然广泛。即使这些人不敢公开反抗,但他们的心态也会发生微妙变化。马科斯的周围或许依然是他手下的人,但他们未必还会忠心耿耿。一旦危机加剧,马科斯的权威将会变得名存实亡。
最为致命的是,马科斯的道德负担几乎无法摆脱。马科斯父亲的独裁历史本就让他的声誉不稳,如今他还被指责“让前总统死于外国监狱”,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道德上的双重负担。菲律宾是一个感性至上的社会,一旦情绪转向同情杜特尔特,马科斯无论再怎么努力实施政策,也难以挽回局面。
马科斯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杜特尔特的命运,更多的是他自己所制造的“信任危机”。他试图讨好西方国家,签订更多军事合作协议;又试图安抚国内的军警系统,宣称“尊重司法独立”。但他未曾意识到,这种看似平衡的做法,最终会让他在两头都失去支持。如今,杜特尔特病重,他的两面派作风已经成了致命的软肋。
如果杜特尔特最终出事,局势可能朝着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街头抗议和社会动荡可能爆发。菲律宾有着强烈的抗议文化,一旦情绪被点燃,政府的稳定性将急剧下降。马科斯可能面临不仅是网络上的口诛笔伐,而是成千上万的示威、静坐和追责浪潮。
其次,执政联盟的内部信任将出现裂痕。许多曾经支持马科斯的地方势力与杜特尔特有过过往,现在他们将重新评估与马科斯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和一个“抛弃盟友”的政府站在一起,菲律宾的政治忠诚通常是利益交换,一旦风向变化,这些地方势力会迅速与总统府拉开距离。
最后,马科斯可能被迫调整外交路线。杜特尔特之死将使西方国家更加关注菲律宾的人权问题,马科斯政府将不得不做出更多让步,试图赢得外部支持。但这会让他更加依赖外部援助,也使得菲律宾的国家主权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内外压力的夹击下,最可怕的情况是马科斯的政府将陷入“反应式治理”模式,无法创新或冒险,只能不断应对危机。这样的政府,核心权威将逐渐被耗尽,难以维持长期的稳定。
可以预见,杜特尔特的健康状况每恶化一天,马科斯的政治压力就会增加一分。即使他能够暂时挺过这场危机,菲律宾的政治氛围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这三层冲击层层递进:
第一,信任危机。民众开始怀疑政府是否依然代表国家的尊严。
第二,权力焦虑。政府内部和外部都会开始考虑“后马科斯”的局面。
第三,制度动摇。菲律宾的司法和外交体系将面临合法性的重大考验。
这些多重震荡足以让任何政府动摇根基,而对马科斯来说,这场危机更像是一种内生的腐蚀。每一个决策、每一次犹豫,都可能被解读为逃避责任。而更为现实的是,西方不会为他承担道义责任,菲律宾民众也不会理解他所谓的“国际法立场”。他企图站在两边,却很可能最终两边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