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人生主要被三个塑造:接受的教育、身边的朋友和相伴一生的伴侣。当妈妈需要给孩子打好幸福人生的底色。
在女儿18岁成年之际,我忍不住为她写一篇文章,谈谈选择人生伴侣的四个标准。
作者:三川玲;本文来源 :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 tongshuchubanmama)。
........................................
解读科创白名单赛事
我的女儿丸子18岁,离开我们去美国亚特兰大读大学了。我没有去过美国,更没有去过亚特兰大,也没有读过艺术,我不知道她将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
我比较紧张她交友不慎,尤其是交男朋友不慎,好好的白菜被猪拱了。
你们也知道我对这个白菜被猪拱的事情,非常介意,而且这个介意持续十几年了。在她十一岁的时候,我给她推荐了15本书,从绘本到青春小说到女性如何塑造事业的人物传记。
我也写了女儿要结交的四位朋友,就像巴菲特说的,一个人的成就基本由他身边的朋友的成就决定,我教她如何寻找和筛选能够决定人生成就的朋友。这是她九岁的时候写的。
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一股强烈的力量推动我给她写关于人生伴侣的一篇文章。我想,也许这是我当妈妈最后的一个叮嘱了。
一个人对生活的幸福感,大概率要由自己的伴侣决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选择和白先生在一起,对于我来说是这辈子很大的一个幸福感来源。
所以,我想传授丸子一些选择伴侣的经验,为此打算写一封关于择偶观的信,想要读给她听。我希望她能够得遇良人,而这个“良”,是心灵,乃至灵魂层面的,跟外貌、学历、家境、财富这些相关,但有本质的不同。
我列举的这四条择偶标准,是每个女孩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可以拥有的,这些永恒的东西,值得妈妈写信给孩子。
第一,生理性喜欢
什么是生理性喜欢?就是见到他之后,不由自主地想靠近,不需要出动理性来说服自己,你在生理上已经非常喜欢,并且觉得天天在一起就幸福了。
我最近看维特根斯坦的传记,发现他居然有一所房子,是他脑中那个逻辑世界的外化。他要求极致的简洁,没有任何冗余;肯定、确定、清晰,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不会有任何一个另外的答案;他要求对称、规律,是一个可以用逻辑推测的世界。他连地板砖的格数都有计算,暖气片的角度、尺寸都要亲自画图来定。
我有个朋友的房子跟这个房子非常相近,他亲自设计并施工的房子没有一条曲线,所有的插座都在一个高度,并且是对称的。他说家里只要多一个东西,他就会不舒服,浑身不自在。
这种无法用理性来说服、约束自己的喜好,那就是一种生理性。后来我知道他的数理逻辑极其发达,最大的业余爱好居然是做数学题,就完全理解这座房子是他内心秩序感的外化。
建筑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那些垂直向上矫健的站立在那里的门或是窗。
用层层收敛的手法来减轻柱子和梁在视觉上的重量,你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是符合逻辑的设计。凡是不符合的逻辑的,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我们是通过感官来寻找这种彼此内心世界的。这种感官的偏爱只有不同之分,没有对错和高低之分。但这些偏好作为人的特质,住在你的身体里面,是属于你灵魂的一部分,是无法改变,也不需要改变的。
这是我的院子。你看得出来我不是要符合逻辑,而是饱含对生命和大自然的深情。
两个人将来是天天在一起的,如果你选择的这个人,他家境很好、哈佛毕业、年薪百万或者很多女孩喜欢,而和他在一起。但感官上不是一类人,需要用理性去解释、说服,这种相处是很难长久的,除非硬生生说服自己熬一辈子,不过这太痛苦了。
而生理性的喜欢,感官的喜欢,就会不费一点力气,会像找到自己的灵魂的家一样,跟对方抑制不住地、欣喜地过一辈子,度过你们相识之后的每一天。
诗人蓝蓝在谈诗歌的时候说到:海浪它是有节奏的,山峦起伏是有节奏的,连地震的时候,地震波都有一定的节奏。我们身体上携带心跳脉搏,它都是节奏感,我觉得它是一个生理性的需求。
在诗歌里,诗歌有时候它不光是默默地看,它有时候要读出来,有节奏感的诗歌听的人也好,自己读也好,会有一种气息、呼吸心跳的东西在,这种节奏就会把你带入到这种语言的世界里。
蓝蓝告诉我们,寻找生理性喜欢不是玄学,是可以通过一些介质来寻找的,诗歌、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甚至数学公式,物理定理都是在寻找生理上共同需求的人。
第二,足够聪明,
有意愿且有能力欣赏你
这里的聪明不是指小聪明,也不是智商高,或者是很会社交。他的聪明主要是在伴侣擅长的领域,能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两个人不一定是同行,但却能极度理解和欣赏你。
比如布置家里时,你觉得这两种颜色搭配起来很高级、很酷,而他却觉得俗艳无比;你觉得《百年孤独》写得太好了,而他没有任何感觉;你看到一幅画深深被吸引了,而他只是一扫而过。这种理解力和欣赏力是无法沟通、无法教育的。
我的第一个男朋友,就不理解我。他知道我是一个文艺上的学霸,但却不知道我学霸在哪里。他经常说一些俗不可耐的话,或者他以为是好的事情。他长得很帅,后来企业做得也非常大,还做了某市的人大代表,我依然不会跟他在一起,因为我无法这样忍受一辈子。他这种情况是属于有意愿,但没有能力欣赏自己的伴侣。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能力,但没有意愿欣赏你。通常来说,欣赏这件事情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就是足够有理解力的人,只要愿意欣赏你,通常是能够欣赏你的。文科生有哲学思维的,能够欣赏理科生,理科生有些情趣的,能够跟文科生琴瑟和鸣。但有理解力,又不愿意欣赏自己的伴侣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错的。
作为女生,你的丈夫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你很有魅力、你很聪明,每天被这样欣赏的目光看着,你的自信心也会跟着滋长。
彼此欣赏是两个人能够在一起的基础,和钱多钱少没有关系。白先生和我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没有钱,我们白手起家,在一起的两年后,生活就变得很好,有了自己的别墅和车,当了主编。我非常欣赏他热爱鲁迅尼采,他欣赏我澎湃的热情和奇奇怪怪的想法。
结婚二十年,我们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我们经常一起看艺术展、小剧场,因为借由那些艺术品,我们在同时彼此欣赏对方。
第三,要有非常正的女性观和两性观
婚姻不仅不应该阻碍女性活出人生最大的可能性,而且还应该助力。如果一个男人,他或者他背后的家庭提前给你分配一个不尊重你社会价值的角色,或者有一些隐形无形地把你捆住的规矩,无论这个男人多优秀,你多么喜欢,他都不值得你嫁给他。
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是平等的,而不是谁依附于谁。白先生从来不觉得女性一定比男性差,我跟他结婚,最快乐的就是在于,我活出了人生的最大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白先生对我的心态很像他对女儿的心态,没有一个父亲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变得优秀,你越优秀他越快乐。白先生经常和我说,你应该过得更好,你不应该受束缚,你应该把你所有的可能性都去试试,失败了一起承担。
社会上,有很多男性看到妻子比自己挣钱多而不开心,亦或有很多女性,怕自己太强老公会受伤而收着,这些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家庭关系的状态。
一个家,是要容得下两个人都最大可能性自我发展的。
这是20年前拍的结婚照,看得出来我们是允许彼此实现最大可能性的一对情侣。
第四,热爱学习,
尤其不会因为你热爱学习而跟不上你
两个人都应该终身学习、共同成长,和对方在一起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白先生这些年一直在学习,一年读十二大名著,上北大佛学班读商学院,每天练三个小时以上的书法,散步时都要给我分享他学了什么,我很喜欢他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变得更好,我们都以学习为荣。
我刚认识他没多久,他就带我去见了他最好的朋友,吃饭时我跟另外一个女孩聊了一会怎么养猫养宠物,就被说了,他的朋友要求我们谈一谈最近看了什么书。那一刻我就决定要跟他在一起。
因为我知道不仅他爱学习,他的朋友也非常爱学习。比如,他们有“看片会”,用放幻灯片展示最近拍了什么照片,为什么这个照片拍得好,大家一起来精进。
记得我们去这位朋友在葡萄牙的家过新年,大年夜一群来自美国、挪威、中国、葡萄牙、英国、巴西的朋友,所有人坐在一起分享这一年你看了什么书、你明年有什么计划,我很喜欢这种氛围。他周围的朋友全是爱学习的,我周围的朋友也全是爱学习的,我们不仅拥有彼此,还拥有一个合起来的精神社区。
正因为我们践行终身学习,我们永远不害怕任何社会的变化。包括这一轮AI的冲击,包括2000年初的互联网冲击,我们能够风平浪静地过来,甚至引领时代潮头,很大原因是我们一直非常热爱学习。
我必须说一句很扎心的话,我发现不爱学习的往往是某个大城市的本地人,当然本地人也有很多爱学习的,但是我蛮喜欢小镇来的、能够在大地方立足扎根的那些人。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而有些人是好不容易才到罗马的,好不容易到罗马的那些人,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学习,一不留神就超过了出生在罗马的人。
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女儿去找一个生下来就已经什么都拥有的人,不要攀附他已经拥有的,重要的是你们要共同进步。我接触过不少家庭,一个人特别爱学习,而另外一个人躺平,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共同节奏,两个的精神的气质越来越远,最终分开了。
选择伴侣就是
经由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综合起来看,选择伴侣的标准是,你生理上很喜欢、能够彼此欣赏、拥有非常正的两性观、热爱进步。这四项,只要有一个没有达标,不管他是来自于有钱的家庭还是没钱的家庭、长得帅不帅,都可以一票否决。
我选择跟白先生在一起,没有考虑任何世俗条件,我们没有办婚礼,没有大钻戒,但我们过得很幸福。我相信,丸子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是可以感知到并且拥有正确择偶观的。
一个女孩不抱着高嫁的心态(嫁得比自己现在的生活好),她的人生会获得更大的自由,我希望丸子过一个自由的、能够实现最大可能性的生活。
我看柏拉图的《理想国》时,特别感动,他谈到,上天造人的时候,把一个人分成了两半,你一定要去找到你灵魂的另外一半,你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觉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过一生,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要得到过灵魂的爱情。
尤其像丸子一样,18岁,风华正茂,一个有理想、有才华、善良、朴素的女孩,她完全值得拥有灵魂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