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来商量去,欧盟还是走出了危险一步,德法带头怂恿各成员,对华动用贸易“核选项”,这次,全世界都等着看好戏。
据观察者网报道,因为俄乌和谈迟迟无法推进,美欧又开始对俄发动制裁,然而这次,欧盟却借着这个机会,以所谓“帮俄规避制裁”为由,将12家中国企业列入了制裁范围。
这就是西方的“强盗逻辑”,哪怕中国不制裁俄罗斯,但只要他们发话了,那中方就必须跟俄断绝交易,否则就是跟西方作对,就要一起接受制裁。
而这次,欧盟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跟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的中国石油企业,想要以此逼迫中国放弃购买俄油,加大自身制裁措施对俄罗斯施加的压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此外,既然已经开了这个头,欧盟索性就对华摊牌了,在最近的峰会上,他们已经开始预备对华方案,如果中欧在稀土出口的问题上谈不拢,那么欧盟就会针对中国采取新的贸易措施。
令人没想到的是,率先带头的是德国,该国主张对华动用贸易“核选项”,也就是2023年生效之后,还从未启用过的“ACI法案”,法国也要求考虑所有选项。
该法案为什么被叫做“核选项”呢?因为一旦启用,欧盟将被允许限制贸易和服务、削减知识产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准入。说白了,就是威胁要彻底“撕破脸”,不再顾忌任何合作了。
之前,欧盟被曝出考虑威胁中企交出技术,恐怕就是想要依照该法案,掠夺中方的知识产权。只不过,说是这样说,敢不敢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德法怂恿欧盟对中国下狠手
“核选项”的另一个意思,其实就是威慑,之前,特朗普政府坚持对欧洲加税,欧盟也是威胁要动用该选项,结果最后还是“跪”在了美国面前,接受了对方的一切条件。
所以,别看这些欧洲政客嘴上一套一套,好像态度很强硬,但实际上,他们自己也很明白,欧盟无法承受与中国打贸易战的后果,尤其身后还有个虎视眈眈的美国。
不得不说,特朗普这次算是学聪明了,怂恿欧盟对华冲锋,自己则带着美国躲在后面,看看中国的反应,而这回,中方势必要给西方一个难忘的教训。
毕竟,荷兰强行接管中企这件事,本质上就是西方对中国的一次试探,想要捏造对华谈判的筹码,逼着中方放开稀土管控。
中欧关系
然而,这些西方政客越是对华歇斯底里,就越表明他们身上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了,想要通过提高声调,来掩盖自己的恐慌。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又怎么可能会接受西方的胁迫?尤其欧盟这边,依旧在电动汽车的问题上对华发难,限制中国半导体的发展。
所以,欧盟如果真想要恢复稀土供应,就拿真正的平等合作来换,威胁和制裁,从来就不是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中国人不会吃这一套。
相反,中国反制从不是说说而已,全世界都等着看他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