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它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等特点。
如今,脑卒中已不是“老年病”,全世界25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终生风险为24.9%,在我国这个数字接近40%,即有四成人从25岁起就可能发生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有患者达1242万,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幸存者中,约75%留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还有40%患者为重度残疾。
卒中为何“盯”上年轻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缪中荣介绍,近年来年轻人发生卒中病例增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忽视体检
很多年轻人忽视体检。脑卒中发病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相关,而不少年轻人因未定期体检,不知道自身患有这些病,导致病情失控。
另外有一些年轻人知道自己有基础疾病,但因为担心长期吃药有副作用等原因,忽视基础疾病的控制,最后造成了血管的硬化,导致脑卒中发生。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些年轻人熬夜、不运动造成肥胖,也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导致脑卒中。
心源性脑卒中
大脑的血管是从心脏发出来的,如果心脏有问题,尤其是有房颤或者是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心脏产生的血栓可能会顺流而上,造成脑血管堵塞,最后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全身性疾病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或者动脉炎等,都可能导致年轻人卒中的发病。另外,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并且有吸烟的情况,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缪中荣强调,大部分的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一旦发现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做到早期控制,就有可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牢记“120”口诀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血流恢复,大部分患者可回归家庭和社会。
因此,快速识别脑卒中的症状至关重要。大家可通过“120”口诀判断: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检查患者面部是否出现不对称,如口角歪斜。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让患者双手平举,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或无法抬起。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注意患者言语表达是否含糊不清或突然失语。
突发脑卒中怎么办?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到来前,应让患者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此外,等待救援时不要随意服用药物,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秋冬如何预防脑卒中?
防寒保暖
在外出的时候根据气温来调节自己的穿衣,可以采用“洋葱式“分层穿衣法。特别要注意头部保暖,戴好围巾、帽子和手套,避免血压突然升高。
健康饮食 戒烟戒酒
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及加工食品的摄入;及时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定期参与体育活动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有效预防脑卒中。
保持规律作息
每晚保证7~9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并对调节内分泌平衡、减少压力激素分泌、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规范用药
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应规范用药,把血压、血糖、血脂控制住。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卒中可防可治
尽早识别,及时就医是关键
秋冬注意加强保暖
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
规律作息 远离卒中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综合)
编辑: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