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抚州市西南部的崇仁县,群山叠翠,松林如海。
10月17日,崇仁县航埠镇的松林基地满目苍翠。62岁的村民黄彩江穿行林间,望着800多棵挺拔的松树与沉甸甸的松脂袋,古铜色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今年松树长势格外茂盛,收成肯定差不了。”
“以前这是一片荒山,什么都没种。”黄彩江回忆道。2007年,得知县里的松脂加工厂正在收购松脂,他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次年春天,他便在自家山头种下了1000多棵松树。面对家人的不解,他只是笑着说:“反正我有的是力气,有空来除除杂草,看看山林防防火,也没啥。”
在他的精心管护下,这片松林有800多棵松树成活并茁壮成长。2018年,这片松林带给了他第一笔回报——6000多元松脂收入。“我把松脂包给江西吉仁林化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仁林化公司’),每年能有6000多元收入。”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成为他稳定的收入来源。
黄彩江的故事正是崇仁县发展松脂产业的一个生动缩影。依托丰富的松林资源,该县自2003年出台政策吸引企业入驻,到2016年培育出本地龙头企业吉仁林化公司,逐步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持续落实营造林政策补助和林产化工贴息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崇仁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以吉仁林化公司为龙头,崇仁县建成抚州市首个松脂深加工产业基地,集成现代科技,开展湿地松、湿加松示范林营造,采脂及松香、松节油等产品加工,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实现产值约4亿元,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协同发展的松脂产业集群。
“这个松树和以前种过的不一样。”在白陂乡的松林基地,林农们对生长迅速、树干笔直的湿加松赞不绝口。
林农们所说的松树叫湿加松,具有速生、富含松脂等优势,是建筑材、纸浆材和松脂生产的优选造林树种。据介绍,该基地近1000亩湿加松是白陂乡牵头与吉仁林化公司合作栽种的,采取“公司+村+农户”的合作形式。吉仁林化公司统一提供优质苗木、专业技术指导和稳定销售渠道,村委会通过林地流转获得稳定收益,当地林农则通过参与林木管护和采脂实现增收,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发展格局。
“种下的湿加松预计5至6年后即可采脂,有政策支持,有技术支撑,销路根本不愁。”吉仁林化公司总经理苏仕会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信心。
这份信心的背后,是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近年来,崇仁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吉仁林化公司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已建设营造湿加松、氮磷高效高产松树新产品采脂基地1万余亩,实现松树生长增益30%以上,材积增益180%以上,产脂量较传统品种提高30%以上。
“农民本就是种植的行家里手,经过培训后很快就能掌握技术。”苏仕会介绍,在推进“一县一品”松脂产业建设过程中,崇仁县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新推行“公司+基地+林农+国有林场”经营模式。这一模式既保障了企业原料供应,又盘活了农村资源,带动国有林场增收150余万元,解决就业800余人,员工年均收入达6.5万元,帮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97.57万元,林农年增收965.86万元。
在吉仁林化公司一楼的产品展柜里,彩色的泡泡糖、清香的合成香料等产品琳琅满目,它们都源自松脂的深度转化。“我们目前主打松香和松节油两大基础产品。”苏仕会拿起一块琥珀色松香介绍,“松香是造纸、涂料、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工业味精’,而松节油则是合成树脂、高端香料和溶剂的重要原料。”这些初级产品经过精深加工,身价倍增,最终以树脂、香料、医药等形态进入千家万户,展现出松脂作为“绿色化工基石”的广阔前景。
公司还创新打造了湿地松林产化工产品数字化智慧服务平台——“松森网”,提供专业的松香品牌、行业资讯、供求市场、挂牌价格、进出口数据等信息,实现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有机衔接。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126家会员入驻,涵盖脂农、松香厂、树脂厂、香料厂、贸易公司等多类经营主体,累计促成林产化工原材料交易9万吨,线上销售额突破10亿元,其中松脂产品年网络销售额达0.8亿元。
从荒山披绿到产业生金,从初级加工到数字赋能,崇仁县正以松脂产业为笔,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生动图景。这片松林正持续释放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造福一方的“金山银山”。(记者 郭 钦)
上一篇: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