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和妻子张文一共育有8个孩子,其中3个男孩和5个女孩。大儿子洪虎、二儿子洪豹和三儿子洪晓诗;大女儿洪醒华、二女儿洪彦、三女儿洪炜、四女儿洪阳、五女儿洪菁。
在这8个孩子中,大儿子和二儿子的成就较为突出。大儿子曾担任吉林省省长,二儿子曾任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并且晋升为少将。尽管如此,洪学智对于孩子们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过多干预,也从未插手他们的职务晋升。 然而,洪学智却曾阻止了三女婿金元的晋升,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故事呢?三女儿对这一决定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张文,洪学智的妻子,生于1919年,家乡位于四川洪口镇,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困。从10岁开始,她便在地主家帮忙做活,生活十分艰苦。1932年,徐向前率部进入川北,张文随后加入了红军,成为供给部被服厂的一名女兵。 1936年,为了庆祝红四军运动会,供给部和卫生部的女兵被突然要求表演节目。张文自告奋勇,带队领唱了几首红歌。她的自信与嘹亮歌声深深吸引了当时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洪学智。洪学智对她赞不绝口,称赞她的歌声非常动听。 演出结束后,几位红四军领导找张文谈心,并向她介绍洪学智,认为他是个理想的伴侣。张文的二哥张熙汉也在红四军,经过他的同意后,张文最终同意与洪学智成婚。婚后,张文深知洪学智有着诸多紧急任务,每次他临时被派去执行任务,夫妻二人常常分离。每次离别时,张文总是叮嘱:保重,我和孩子们等你回来。 洪学智的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没时间和家人团聚。甚至有他的秘书表示,洪学智工作时非常拼命,几乎不顾自己的健康。他的办公室里总是充斥着电话、文件、信件和各种紧急事务,公务活动也非常多。不过,尽管如此,洪学智始终没有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要有空闲时间,他都会与孩子们分享思想、讨论问题。 在洪学智和张文的悉心教导下,几个孩子的成长都非常出色。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去世。那时,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社会各界的朋友纷纷前来表达哀悼。在众多的悼念中,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送来了一个花圈,纪念洪学智在抗战时期在盐阜地区的经历与贡献。 2008年,《洪学智》电视纪录片拍摄时,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负责人认识了洪学智的三女婿金元,并向他提到纪念馆正在征集洪学智的遗物。金元回家后,与岳母张文商量捐赠事宜。张文向金元讲述了她自己的一段难忘往事,那次经历至今让她难以忘怀。1941年,张文被安排到盐阜军区财务股担任出纳,她对每笔开支都认真记录。然而,某次因为匆忙开会,她将钥匙交给了别人,结果发现账上少了100元。洪学智得知后,非常生气,批评了张文整整一个小时。虽然盐阜军区政治部主任曾表示,只要认识到错误即可,但洪学智坚持要自己还清这笔钱。 当时,洪学智每月只有3元津贴,张文只有1.5元,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月收入加起来总共不到5元。为了偿还这100元,洪学智一家几乎每天吃青菜。张文也十分感激丈夫的责任感与坚韧。后来,金元与纪念馆联系,表示张文同意捐赠洪学智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双洪学智未曾穿过的黑色布鞋。 这双鞋是上世纪70年代末,洪学智曾住在阜宁一户房东家里,房东的儿子送来的,两双布鞋中的一双。另一双已经被洪学智穿过了。每双鞋子里都放着带壳的花生和几根纱线,这是当地的习俗,象征着吉祥和祝福。当金元听了张文的解释后,十分感动。 那么,为什么洪学智会阻止三女婿金元的晋升呢?金元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1年,被分配到301医院工作。工作中,他表现非常出色,努力钻研,几篇重要论文相继发表,取得了不少荣誉,并于1985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虽然取得了如此成就,但他始终保持谦逊,牢记岳父洪学智的教诲。 洪学智对301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家医院的成立与他有着密切关系。当得知三女婿将要在301医院工作时,洪学智特别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多与群众交流,尤其要向老专家、老教授请教;第二,要不断学习新业务和新技术,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第三,要低调务实,少说话,多做事。 1985年,金元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301医院党委常委兼科训处处长。两年后,医院向总后勤部推荐副院长候选人,经过讨论,金元被列为候选人之一。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得知此事后,特意召见金元,询问他是否知道医院的推荐。 金元表示,最初并不知情,后来才听到同事们的讨论。由于301医院是由总后直接管理,洪学智担心,若他亲自批准金元成为副院长,外界可能会觉得这是公私不分。金元表示理解,认为换位思考也能理解洪学智的顾虑,洪学智对金元的通情达理感到十分欣慰。 洪学智最终决定取消金元的副院长候选资格,并在名单上划掉了金元的名字。这个决定很快被三女儿洪炜知晓,她表示完全支持父亲的决定,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人生虽然漫长,但机会很少,错过这次机会,可能意味着长时间的等待,甚至永远失去晋升的机会。但父亲的做法,出于公心,金元也心服口服。 金元始终铭记岳父的话,并在301医院的最后职务是医务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