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带着Coco去接小表弟放学,他撅着小嘴出来的,一脸不高兴。
“你怎么了?”Coco问。
“哼,我再也不跟小陶说话了,绝交!”
看着小表弟那气鼓鼓的小脸,我和Coco都笑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今天“绝交”明天就能和好,都不是多大的事!
可没想到我家Coco却对小表弟说:“你在学校,可以跟任何同学闹别扭,但有两个人千万别轻易得罪!”
“我就吃过这样的亏,尤其是第二个,一定要当心!”
我听他这么说,也来了兴致,心想:到底是谁呀?
就听Coco继续教育小表弟:“第一个是你的同桌,可别小看了他。”
我暗自点头,还真是!
孩子一天八个小时在学校,就跟同桌待的时间最长,与同桌的关系好就能开心一整天,反之自然是别扭一整天!
还记得我小时候跟同桌绝交,一个星期俩人谁也不理谁,他倒是不在乎,因为他是E人,下课就去找其他同学玩了。
但我是I人啊,我就自己一个人待着,别提多憋屈了!
刚想到这,就听Coco也在讲他自己的同桌:
“我以前的同桌是个女生,她倒也不是坏,就是‘事儿多’。”
“我胳膊过线了她要报告老师,找她借块橡皮没及时还给她,她就要宣扬得全班都知道。”
“弄得我每天上学神经紧绷,一想到要去学校看见她,我就烦。”
听Coco这么说,我也记起来了,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有段时间Coco挺不爱上学的,成绩也下滑了,原来是因为同桌啊!
就听小表弟追问:“那后来呢?你怎么办了?去找老师调座位吗?”
Coco一副小大人的模样:“那不用,我跟你说,咱不能指望着总能遇上好同桌,咱得学会自己改造同桌!”
这么一说,小表弟来了兴趣,非要拉着Coco接着讲,正好我们也到家了,Coco就带着小表弟进了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一套绘本。
他说:“你看,我就是照着这里面的方法,跟我同桌制定了《好朋友守则》。”
“比如,有问题当面说清楚,不可以动不动就去告老师;
同桌之间的事,非必要不能搞得满城风雨,保护隐私;
同桌要互相帮助,不用划地盘那么生分……”
“那她能同意么?”小表弟问。
Coco说:“你看书上不是写了么,这个守则不是我单方面的,她也会补充她想加入的内容。”
“像我同桌就补充了:借东西一定要马上归还,不能超过一节课;
自己的东西要收拾整齐,不能占用对方的地方;
中午吃饭之后要擦桌子;
不能在书箱里堆垃圾……等等。”
“你看还是她事儿挺多的吧?但后来我发现,只要我不去违反《好朋友守则》里面的条款,我做其他的事情,她就不会挑我的刺了,这下就轻松了!”
“后来我们俩都摸透了对方的‘雷区’,再也没争吵过,而且还能互相帮助,有一次我不小心撞倒了一位女同学,结果全班女生集体针对我,还好我同桌帮我说了句话,才化解了。”
我在旁边嘴角带笑,心想:幸亏我从小就给Coco科普了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和应对校园霸凌,他此后再也没为同学关系伤过脑筋。
其实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不只是学习,同学关系也会牵扯很大精力。
一个处不好的同桌,会每天给孩子带来负能量,哪里还能专心学习呢?!
现在Coco升初中了,新环境新同学,我也不为他担心,因为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什么是PUA?
班里有小团体怎么办?
如何甄别好朋友和损友?
朋友把我的秘密到处说怎么办?
被恶意开玩笑怎么办?……等等这些反霸凌技巧。
孩子走到哪里,都能结交一群真心的朋友,这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
晚饭后,Coco又给小表弟科普了第二个不能得罪的人,那就是“老师的小帮手”。
比如班里帮老师收发作业的同学、帮着维持纪律的同学、帮着看早自习的同学等等。
班里有四十几个同学,老师不可能事事都看得到,而这些同学就是老师的“眼睛”。
作业谁没交?谁上课说话?小组活动谁不积极?老师大多数情况会先听取这些小帮手的反馈。
他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影响老师对咱家孩子的印象。
我Coco家以前也踩过坑。
他得罪了班里维持纪律的同学,结果那同学总是在看班的时候,把Coco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因为老师的授权是:谁说话了,就记录谁的名字。
因为这事Coco没少挨说,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后来Coco也是多方努力才跟这位同学化解了矛盾,此后他就再也没胡乱跟老师反馈了。
小孩子之间哪有什么深仇大恨,教孩子用点小技巧换取和睦,是最明智的。
这样孩子每天上学都是舒心的,遇到啥事有一群朋友给他兜底,他才有额外的精力去学习新知识!
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