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五年(746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朝廷的大事:刑部尚书韦坚和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谋立太子”被处死,韦家的人有的被处决,有的被流放,宰相李适之也遭到贬职。与此同时,身处风口浪尖的太子李亨,为了脱离嫌疑,最终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
这件事情被普遍认为是李林甫为了打击太子党而精心设计的冤案,也是李林甫的一次完全胜利。但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真正从中获益的并不是李林甫,而是唐玄宗。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先从李林甫与太子集团三人的恩怨说起。
韦坚:李林甫最大的威胁
韦坚出身显赫,拥有强大的亲戚关系。他的姐姐嫁给了薛王李隆业(唐玄宗的弟弟),妹妹则是李亨的太子妃,并且为李亨生育了四个孩子。韦坚的妻子姜皎是与唐玄宗关系亲密的显赫家族的成员,而李林甫正是姜皎的外甥,这使得他与韦坚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起初,两人关系融洽,甚至有时像朋友一样打闹嬉笑。然而,这段友谊从天宝元年开始出现裂痕。
那一年,韦坚作为陕郡太守和水陆转运使,开始修建从永丰仓到长安的漕渠,并在广运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当天,唐玄宗亲自来到望春楼,广运潭中停泊着来自南方的200多艘运粮船,船上装载着稻米和地方特产,船工们穿着民族服饰,唱着《得宝歌》,歌女们伴唱。整个场面气势磅礴,连唐玄宗也为之震撼。于是,唐玄宗为韦坚大赐官职,并且他为漕运的畅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切不仅为国库增加了收入,还为唐玄宗的私人财库充实了资金。
韦坚通过这项工程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让他的人气飙升,成为了宰相班子的有力竞争者。值得注意的是,韦坚打通漕运并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为唐玄宗私下的财务增添了不少财富。这样,韦坚不仅得到百姓的支持,还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此时,韦坚已经具备了巨大的影响力,而李林甫显然感到了威胁。
李林甫一向排斥那些有实力的官员,因为他们有能力威胁到他的权力。而韦坚,既有能力又有势力,绝对不可能愿意屈居李林甫之下。更让李林甫不满的是,韦坚和当时的左相李适之关系亲密。李适之是李世民的曾孙、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既有显赫身份,又有才华,自入相以来一直试图挑战李林甫。如果韦坚成为宰相,李林甫很可能面临政治上的生死存亡。
皇甫惟明:公开反击李林甫
就在李林甫与韦坚暗中较劲的时候,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公开批评李林甫的专权。皇甫惟明是一位长期驻守边疆的将领,屡次打败吐蕃入侵并攻占了重要城池。尽管他在天宝二年攻打石堡城时遭遇失败,唐玄宗并未因此责怪他,反而更欣赏他,并将陇右和河西两镇节度使职务同时交给他。
天宝五年,皇甫惟明回京述职,趁机在唐玄宗面前提出批评李林甫专权的言辞,建议用韦坚取代李林甫的位置。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十分冒险的,毕竟皇甫惟明只是一个边将,按理说不应该干预朝政。但皇甫惟明公开挑战李林甫,引起了后者的强烈反应。
不久之后,皇甫惟明与韦坚在长安街头偶遇,二人相约去道观畅饮。这个私下见面被李林甫的人悄悄监视并报告了上来,接着,李林甫利用这个机会上报给唐玄宗,称韦坚和皇甫惟明私下谋划支持太子,意图“规立太子”。唐玄宗对此半信半疑,尽管并未直接表达支持李林甫,但还是决定对事件展开调查。
太子李亨:李林甫的最大威胁
李林甫的最大威胁,实际上并不是韦坚或皇甫惟明,而是太子李亨。李亨虽然处于太子的高位,但一向较为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然而,李林甫早年对太子李亨的态度非常敌视。李林甫曾一度试图扶持李琮成为太子,但李亨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他对权力的掌控。
李林甫得罪了李亨之后,便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打击太子,甚至曾公开建议立李琮为太子,但李琮因为幼年遭遇猴子伤害,容貌严重毁损,根本不具备继位的条件。李林甫的这个提议完全荒唐,但他背后隐藏的用心却很明确:通过打击李亨周围的支持者,来削弱太子的力量。
李林甫通过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成功地将“谋立太子”这一指控与太子李亨捆绑在一起,使得李亨成为了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
唐玄宗:巧妙调控平衡
唐玄宗明白太子的力量,也清楚李林甫的野心,他虽然有防备之心,但依然需要依靠两派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唐玄宗的处理手段非常微妙,表面上对太子进行了约束,实际却没有真正削弱太子的地位。通过这种方式,唐玄宗确保了李林甫与太子势力的平衡,使得两方都依附于皇权而生存。
李林甫:自掘坟墓
李林甫虽然狡猾,但他的过度自信和手段最终为他埋下了祸根。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他虽然取得了表面的胜利,却无法逃避最后的悲剧结局。
韦坚:急功近利,失去战略眼光
韦坚本来有着极大的政治潜力,但由于过于急功近利,未能审时度势,最终错失了成为宰相的机会。如果他能更加谨慎,避免过早与李林甫正面冲突,可能会有更好的前途。
皇甫惟明:莽撞行事,政治智慧欠缺
皇甫惟明虽然勇敢,但由于缺乏政治智慧,他的鲁莽行为最终为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李亨:隐忍待时,善于抓住机会
李亨虽然在表面上做出了让步,离婚以示清白,但他实际上通过这一举动向唐玄宗表明了态度,也为自己的太子之位保驾护航。在这场风波中,李亨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