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人团队、1800多组镜头、近2000张场景手绘——这座“浪浪山”背后,是国产动画与传统文化IP的“双向奔赴”。
银幕上,小猪妖和它的伙伴们组成的“山寨版”取经团队,正经历着身份错位带来的种种窘迫与欢笑。影院里,观众们的笑声中夹杂着难以言说的共鸣与释然的自嘲。
与此同时,《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表现如火箭般蹿升。截至8月24日,该片累计票房已突破12.39亿,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跻身2025年票房榜前四。
而它的脚步并未停止,截至10月18日,这部制作成本仅约3000万元的作品,总票房已突破17亿,成为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浪浪山小妖怪》无疑成为2025年暑期档最大的“黑马”。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出品的二维手绘动画电影,于8月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仅仅两天后,票房就已累计1.38亿,豆瓣开分高达8.6分,表现亮眼。
影片的成功并非偶然。闪电新闻在报道中指出,该片上映初期就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其票房一路高歌猛进。
到8月11日,累计票房突破6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仅过了13天,票房又突破12.39亿,跻身年度前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8月18日,《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已超过《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票房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IP衍生品的开发。据上影集团信息,《浪浪山小妖怪》已与超30家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涵盖汽车出行、餐饮茶饮等多个领域。
上映当天,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周边衍生品销售金额就超700万元。
《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版图中一座永不枯竭的富矿。
从《大话西游》颠覆传统的爱情寓言,到《大圣归来》热血重燃的英雄史诗,《西游记》早已凭借影史上的经典改编,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符号。
而《浪浪山小妖怪》的颠覆性在于,它将原著中被视为“边角料”的小妖提升为叙事核心,让底层奋斗者的牺牲与无奈被看见。
影片借豹督头之口点出残酷真相:取经团队“神脉通天”,没有背景的普通小妖再努力也难逃“Nobody(无名小卒)”的命运。
这种视角的转换让现代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部电影对4个小妖的性格设定,巧妙映射了现实中的不同人群。”天津日报在评论中分析道,“小猪妖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怀揣信念却屡遭现实打击;蛤蟆精则是精于算计的投机者……”
不仅是《浪浪山小妖怪》,今年多部国产动画电影都从传统名著中汲取养分。
取材于《封神演义》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年初拿下154.46亿元票房,大大拉高国内单片票房纪录;今年暑期的《聊斋:兰若寺》,也有2.42亿元入账。
国产动画创作与经典名著之间,已形成一种“双向依赖”的关系。
不只是国产动画的爆款作品大多基于传统名著改编,近年来成功的传统名著改编也似乎只有动画作品。
过去十几年,影视行业从未放弃对这些顶级IP的真人影视开发,尤其是《西游记》和号称“第五名著”的《封神演义》,但大多只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国产动画电影在名著改编上能够屡创佳绩?
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副教授陈宏认为,《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动态演化的文本”,其流传过程就是不断被改编的历史,这种特性让它天然具备适应不同时代的能力,成为当代文化重构的“万能文本”。
同时,《西游记》的“非现实性”为改编提供了天然的“自由度”。
《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团队用数字技术模拟了二维手绘美术片的视听语言,营造一种连环画、早期动画电影的质朴。
这种返璞归真的美学风格,既是向五六十年代上美影厂出品的中国民族气派的美术片致敬,也呼应了新世纪以来的二次元虚拟世界。
与早期经典动画作品大多延续对传统名著的再现不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来的动画创作,有着明显的解构与重构意味。
《浪浪山小妖怪》最重要的创新在于视角转换——从大英雄孙悟空到“重如尘埃”的小妖怪。
在“西游记”的神话舞台中,身处大王洞最底层的打工仔小猪妖连配角都算不上,只能是个NPC、背景板或者说“群众演员”。
正是这种被忽视、不可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职场菜鸟“第一次”成为西游衍生故事的“主角”,也是让观众产生深深共情的对象。
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则开辟了“天庭职场”的全新解读维度,把“西天取经”演绎为天庭官僚体系的项目运作。
书中“劫难外包”“功德分配”“编制争夺”等情节,让神仙间的权谋博弈与现代职场的办公室政治形成奇妙呼应。
名著改编的动画电影不仅在艺术上取得成功,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格外亮眼。
《浪浪山小妖怪》的观众中25到29岁的年轻人占比最高,达到26%。他们中很多不是陪孩子来看的爸妈,而是自己想看的“核心观众”。
文化共鸣变成了消费力。
玩偶手办、游戏皮肤、联名咖啡、IP主题活动……国产动画正从银幕走进生活,真正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在《浪浪山小妖怪》的背后,是传统IP的根、匠人手里的画、年轻人心里的火,这三重底气,让国产动画电影不只是票房的赢家,更是文化自信的见证者。
成功的案例也吸引了更多创作者投身于传统名著的动画改编。
据悉,马伯庸作品《太白金星有点烦》的动画电影已立项,备案单位是广东爱美影视有限公司。同时,腾讯视频也发布了自制动漫《太白金星有点烦》的海报。
这些作品的不断涌现,预示着传统名著与动画媒介的结合将继续拓展边界。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24日,《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含预售)突破12.39亿,超过《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进入2025年票房榜前四。而它的脚步并未停止,截至10月18日,总票房更已突破17亿。
与此同时,更多传统名著改编的动画作品已在路上。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已立项动画电影,腾讯视频也发布了自制动漫版的海报。
国产动画与传统名著的这场“双向奔赴”,还远未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