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物品、排队滑滑梯、轮流玩玩具等活动中,孩子常常会有“不公平”的感受。
此时,家长要鼓励他勇于表达自身感受,引导他主动思考应对方式,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建议。
技能口诀 :
1.如果觉得不公平;
2.不气恼,不哭闹;
3.想出一个好办法,公平自然会来到。
培养目标:
1.知道在遇到了觉得不公平的事情时,不生气,不哭闹。
2.初步养成面对困难愿意主动想办法的品质。
培养重点:
01
如果觉得不公平,不气恼,不哭闹
家长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帮孩子理解“公平”,明确“需要公平”的情况(比如小朋友们一起玩滑梯时,每个人要轮流玩),帮孩子分辨什么是公平。
另外,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初步懂得“并非所有事都绝对公平,自己也会有轮不到的时候”,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逐步培养孩子对“公平”的判断能力。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提出他遇到了不公平的事时,家长先不要讲道理也不要着急评价这件事,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果玩游戏没轮到你,心里不舒服该怎么办”,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气恼,不哭闹,共同梳理情绪处理方式。
学习情绪调节
家长还可以运用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引导孩子在遇到不公时保持情绪稳定,比如“想生气时,先数10个数”“做做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等,逐步帮助孩子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
02
想出一个好办法,公平自然会来到
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理解:面对不公平的情况,主动思考解决办法是关键——明白“公平往往来自好的方法”。重点在于教会孩子通过友好商量、共同约定规则的方式来化解矛盾,推动问题解决。
了解和掌握维护公平的规则与方法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例如玩滑梯时排队、做游戏如何分组、确定表演顺序和分配任务等),清晰地向孩子介绍具体、可操作的公平规则,帮助他们掌握如“轮流”“投票”“抽签”“按顺序来”等实现公平的具体方式,让孩子清楚“有哪些方法可以做到公平”,逐步建立“办法能带来公平”的认知。
在不公平的场景中模拟、演练
家长还和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关分享、轮流、冲突解决等主题的绘本。读完后,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小熊这样做公平吗?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好办法?”或者在日常有分糖果、排队等场景时故意设置一些不公平的情景,引导孩子发现并提出异议,然后一起讨论如何修改规则使其公平。
大胆提出自己的公平方案
当孩子感到被同伴不公平对待时,家长应鼓励他与小伙伴主动沟通,尝试提出自己的公平方案,在实践中锻炼他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黄秀娟(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幼儿园)
编辑| 高婷
排版 | 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