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文璇
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首次将年龄限制由35岁放宽到38周岁,对于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放宽到43岁。目前已经发布2026年公务员招录信息的省份,年龄要求方面均与国考保持一致。
这一“年龄红线”的后撤,为众多职场人开辟了新的职业赛道,让他们看到了新机遇。记者采访了三位35岁以上的“考公人”,他们职业境遇不同,备考目标各异。
“感觉像进入复活赛”
看到国考年龄放宽的消息,刚满36岁的周可倍感惊喜,“感觉被淘汰的自己又进入了复活赛”。
周可生活在山西忻州,是县城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此前,她已连续两年参加山西省考,笔试成绩最好的一次排在第5名,没能进入面试。
周可之所以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为了提升工资待遇。
选岗对周可来说是容易的,她大学时候是计算机专业。
备考的时间则是挤出来的。周可每天早起学习一小时,晚上把孩子哄睡着后再学几小时。
家人并不支持。父母看周可每天休息不好,劝她人要知足,知足才常乐。丈夫则觉得到了这个年龄,生活重心要放到家庭,把孩子照顾好。
但周可依然坚持。考试对她来说也不陌生,2022年报名法考,客观题只考了一次就过了,这让她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
“我没有因为自己要考试就忽略对家人的照顾,辛苦的其实只有我自己。”周可说。虽然两次省考都没有考上,但她很享受那种充实的生活状态,知道国考年龄限制放宽后,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不过她不再执着于市区的岗位,选择报考县城税务局岗位,薪资与市区岗位差别不大,优点是离家近。
国考比省考竞争更激烈。周可说,自己此前报名的市司法局岗位,招录比在50:1左右,而税务局岗位的招录比则达到了100:1。
十年之前,周可也考过公务员,当时她是笔试第一名,可惜面试时被刷掉了。而现在,公务员的考试难度增加,竞争对手也变多了,她的精力和记忆力却不如从前。“学习效率特别低,看一小时资料就感觉很累,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到时肯定得花更多时间在他身上”。
能考得过年轻人吗?周可心里没底。但是她觉得自己不能放弃,“努力过才不会后悔”。
“试一试总归不吃亏”
与周可相似,37岁的小稚刚毕业时报名过沈阳的社区工作者考试。考上了,不过没去。
“那时大学生毕业后很容易找工作,社区工作者的月薪也就两千多元,随便一份工作都能拿到这个薪资,而且还很轻松。”小稚觉得,“大家都还是挺有野心的,不会想困在一个地方”。
她选择自己做一些小生意,三年前又成为了一名公务员考试面试培训老师。
小稚接触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有朋友在做,“朋友跟我说这一行比较缺人,收入又很可观。我之前就是靠脑子和嘴挣钱的,感觉比较适合。”
公务员考试已经变得火热。小稚的学员多是大学生,也有一部分留学生。
看到国考年龄限制放宽的消息后,小稚建起了“大龄考生打卡群”。
小稚说,大家普遍有年龄焦虑,倾向于找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反正报名费也不贵,身边的人基本都想尝试一下。”
抱着“试一试总归不吃亏”的心理,小稚也打算报考。不过,她的本科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国考没有能报的岗位。她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报名了社区工作者考试,工作地点虽然也在沈阳,但是位置很偏,月薪三千多元,招录比达到了20:1。
这个薪资远不如她现在的收入。在培训旺季,她“一个月就能挣社工岗一年的钱”。
“我报考欲望不是很强烈,更多是想看一下这么多年过去,自己还能考多少分。”小稚说,“虽然我现在的职业看上去挺好,但竞争也很激烈,如果有份更稳定的工作加持,到五六十岁时可能会过得更轻松一点。”
再就业的“最优解”
在35岁的陈鹏眼里,考公已经成为再就业的“最优解”。
在北京打拼多年,陈鹏总体称得上顺风顺水。他先是在保险行业深耕十年,两年前跳槽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还读了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并于今年6月顺利毕业。按照他的计划,他会换一份同领域的工作,可没想到,7月,他就被公司裁员了。
他没有感到意外。“在互联网公司,我这个年龄其实已经到了‘非升即走’的阶段。”陈鹏说。
经济压力随之而至。陈鹏在北京购置了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给父母住,买房几乎花光了积蓄,每个月还要还1.7万元的贷款。他的爱人是公务员,月薪有一万多元,加上两人的存款,只能勉强支撑一段时间。
陈鹏开始找工作,却屡屡碰壁。为了解决“现金流”问题,他去跑了一段时间滴滴,但是收入很低。后来,周末带爱人到父母家吃饭,也成为了削减开支的办法,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没将自己失业的事情告诉他们。
10月,国考年龄限制放宽的消息发布,陈鹏像是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却又万分纠结。他见证过爱人全职备考的辛苦,那时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学习,心理状态也不稳定。“上岸”以后,爱人的工作压力并不比他所在的互联网公司小,工资却只有他的三分之一。
“跳槽、成家、买房,我好像一直在被时间推着走,35岁这一年,却发现原本的路走不通了,而当我必须自己选择方向时,却像是站在了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去。”
陈鹏曾经认为,自己和爱人的工作是“理想的搭配”,一个保证稳定,一个负责挣钱。可是现在,对于稳定的渴望压倒了一切。
陈鹏在学习。
11月10日,北京市公务员局发布《北京市各级机关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年龄限制与国考保持一致。
“京考”的难度比国考低一些,可选择的岗位也更多,斟酌过后,陈鹏打算做足准备工作,明年再报名“京考”。
爱人支持他的决定,帮助他找资料、做规划,而他周一到周五每天学习4到6个小时。学习时间不够长是因为爱人怀孕了,他要负责做家务,还得陪她去产检。“备考的同时我也会找工作,有合适的就去聊,但是不会把重心放在这上面,还是更想在一年后‘上岸’”。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