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俄军驻贝尔科洛多州的索尔奇空军基地传来爆炸声。 随后,周边民众拍摄到基地被浓烟笼罩,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图-22M3“逆火”轰炸机起火的照片。 综合俄方的报道
几乎可以确认,乌军无人机袭击了俄军基地,至少一架飞机在停在露天简易棚的图-22M3起火中被完全摧毁。 在俄罗斯交战18个月后的今天,我不敢相信这样的事情是真实的,我对俄军的防空和应对能力表示怀疑。
去年秋天,乌军完成了类似的袭击,重建了图-22M3,摧毁了一辆燃油车,数名地勤人员受到波及。 这次乌军故技重施,俄军再次得手,损失比上次更大,怎么看都不是这样。 而且实际上,
俄罗斯海军的成绩也不太好。 几个月前遭到无人艇袭击,击伤辅助军舰后,本月再次被无人艇撞上锚地,4000吨级登陆舰的侧舷被撞出一个大洞。 我觉得修复不用花钱。 也就是说,俄军在之前的乌军突袭后,
没有构筑有针对性的反体制战体系,频繁地用乌军相似的手段“偷房子”,这不应该是大国军的做法。
现代军事变革的方向每次都不一样,但程序和表现形式基本一致。 以著名的德军二战闪电战为例,一开始只是把手中的中轻型坦克、履带式车辆甚至牵引炮组合起来,几个月就完成了征服西欧的壮举。
结果,仅仅三年后,新组建的满编精锐装甲部队就很难突击几百公里。 其理由是,对方也不傻,能看到新的发展趋势并牢牢追赶。 德军中后期的“虎”、“豹”,甚至“虎王”坦克,
这是战争初期拼凑的装甲部队,是难以想象的利器,但对手铺天盖地的T-34、IS-2也远远超过了初期的对手。 此时,虽然双方装备的发展思路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极限
接近的战斗力使双方的交战变成了消耗战。
总的来说,新战术的前期准备往往严重不足,但仅有半个世代的优势也足以带来巨大的胜利。 当世界意识到变革的发生,纷纷投入资源,装备本身的性能自然会迅速提高,但与对方的差距会消失
于是,出现了越先进越消耗的死亡周期。 事实上,现代的民营商业市场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当初的共享单车,从早期新思维的狂飙突进,到了中期各方神通广大,最后只能勉强消耗殆尽。 俄罗斯战场上的无人机作战
其实我没有逃离这个圈子。 战争开始以来,乌军与无人机并肩作战,不时出动无人机袭击俄军的克里米亚半岛基地,但并没有成为全新的系统。自从俄军为了让国产无人机束手无策,从伊朗获得大量自杀式炸弹无人机后,外界意识到军用无人机目前最具威胁的使用方式是远程隐蔽攻击。 多亏了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小型无人机也可以轻松进行500km以上的越境打击。 此外,由于飞行速度慢、加速度不高,无人机不需要硬壳防护,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爆炸物的重量。
以俄军初期大量使用的Shahed-136为例,其打击范围为600至800公里,爆炸威力相当于155毫米的高炸弹,这对许多国家来说,是一种本来可望而不可及的超远程战略打击能力。
特别是当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这个远程无人机的毁伤能力将变得非常可怕。 当时,俄罗斯军队用伊朗提供的库存折磨乌克兰,特别是在基辅等中心大城市,各种民间保障设施损失非常大。
俄军对Shahed-136的战果感到震惊,决定在国内铺设生产线,谋求打击的进一步扩大。 但是,战果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乌军在经历了早期恐慌之后,
很快就找到了应对Shahed-136的最有效方法——装备防空雷达的自行高炮。 随着德国制造的“猎豹”陆续抵达乌克兰,Shahed-136的战果日益恶化,被拦截的数量越来越多。
就连乌军统计的拦截概率,也开始出现“100%”这个原本只存在于理论上的数字。 因此,远程无人机变革的第一阶段结束,更残酷的第二阶段成为主流。 从去年冬天开始,乌军效仿俄军无人机远程打击构想
打击后者的军用机场、军事仓库,甚至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军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克里姆林宫上空的旗帜被炸毁的场景,外界一时失声。
另外,乌军针对现实,发展了针对俄罗斯海军的远程无人艇,效果也不高。 也就是说,俄军是无人机远程轰炸的首要受益者,但乌军既然支持了第一轮,当然也是以其人之道反其人之身。
由于俄军防御不充分,乌军频繁得手。 也就是说,由于目前乌军获得的远程无人机数量严重不足,只是偶尔取得了战果。 总的来说,目前的乌军守备无人机水平不错。 攻击构想也很突出,但数量不足。
俄军攻击数量多,思想偏向保守,防御水平严重不足。 随着双方无人机攻防迈向最艰苦的第三阶段,谁能弥补自己的缺点,自由活动,谁是这一领域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