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如何走出医工融合“深圳范”?专家这么说
创始人
2024-05-18 18:27:23
0

原标题:南方观察 | 如何走出医工融合“深圳范”?专家这么说

1月30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深圳向“病有良医”这一民生目标再度迈进一大步。报告显示,这一年里,深圳新增社康机构45家。9家医院进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百强、4家专科医院进入同类十强,新增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新引进57个高层次医学团队。

与此同时,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看得起”“治得起”同样重要。2023年,“深圳惠民保”理赔超3万人次、近1.2亿元,住院费用医保实际报销比例达90.7%,已位居全国前列,深圳人的“健康福利”在不知不觉中不断上涨……

亮眼的成绩单已出炉,而深圳蓄势发展医疗的势头并未随之止步。面向未来,深圳将如何再度发挥科技、市场优势,打造更高水平医疗?

“产学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推动医疗“更智慧”、打造深圳新医科教育样板……在今年深圳市“两会”现场,与医疗相关的民生话题备受关注。深圳医疗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痛难点”?刘仁辰、李双双、何裕隆等医卫界代表,纷纷从自己关注的领域,为走出医工融合“深圳范”建言献策。

以“需”促“研”

机构为“媒”深化医工融合

“深圳始终致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但与长三角相比,深圳在生态上仍然有差距。”

在两会现场,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介绍,深圳的医学研究曾过度强调在生物医药的个别方向实现突破,比如化药、大分子药、细胞药和基因药等领域,“沿着这样的老思路,可能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其实我们深圳的优势就是市场驱动。这里的市场能力非常的强大。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医工融合,就能在生物医药领域提高创新的效率。如何能够把生态的最上游的技术供给方和中游的工程化的能力,以及下游的临床需求充分的融合起来,我觉得是最大的挑战。”

刘仁辰表示,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许多创新与医院的临床需求并没有实现深度的耦合,造成了理论与应用的脱节。此外,临床一线也不断涌现出很多需求,但一线医生缺乏工程化实现的能力,无法为病人带来好处。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扎根深圳市情,因地制宜地打造医工结合的深圳方案?刘仁辰认为,深圳产业要素齐备,只是缺乏融合的路径,应以少数头部机构为试点,多层面同步发力。

“今年,我建议深圳市应遴选几家专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型科研机构,来推动医院和前端生物医药领域科研人员实现紧密合作。” 在刘仁辰的设想中,紧密合作应包含三大层面。“首先是医学和工科在技术上的深度融合;第二是医学和工科在人才上的深度融合。第三是具体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开发这两大领域的人群和专业机构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合作。”

面向未来,刘仁辰对打造医工融合的深圳样板信心十足,“通过医工的深度融合,我们深圳就能走出来属于自己的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新路径。”

以“策”促“进”

政策牵头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或将为深圳医疗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2023年,人工智能时代正拉开大幕。作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如何将AI赋能医疗,成为本次两会的热议话题。

“AI和信息化在医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有的大三甲医院本身设有多个不同的分院区,相互之间的诊疗管理始终存在难点。”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李双双表示。她介绍,当前,上海、广州等多家医院已向企业方提出,希望能通过AI,整合院内不同设备的检查数据。

“如果能打造这样的整合,将有助于实现对不同院区的医生进行日常质控管理,此外,我们还能借助AI实现远程实时指导诊疗,以及对新手医生进行教学培训。”李双双解释。然而,尽管AI辅助医疗有着如此丰富的应用场景,想要实现这些效果依然不易。

为何借助AI实现信息整合如此困难?李双双表示,每个医院甚至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定,很难统一。与此同时,企业研发AI的辅助诊断技术,必须依赖海量医疗数据的整合训练才能进行。

“这些医疗数据的获取非常艰难,医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这与chatGPT拥有许多网络上公开的数据作为基础是非常不同的,从而严重抑制了医疗行业的AI技术发展。”

面向未来,李双双认为,仅靠单个企业的力量,难以突破AI+医疗的发展瓶颈。她建议,政府应当挑起大梁,与企业联动,协同实现AI+医疗技术的新突破。

“数据这一难题,靠企业是很难解决的,必须靠政府统一对医院进行相应的政策引导。比如,可以与龙头企业一起,先将深圳、广州等大湾区的部分头部医院组织起来,对医疗数据进行云平台的统一的规范管理,并合理开放一部分权限,允许企业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诊断技术开发。”

“深圳越早在医疗数据方面迈出第一步,就能越早在智能医疗技术上前进一大步。”李双双说。

以“学”促“干”

教学入手培养顶尖医学人才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产业升级的奠基石。2015年,中山大学为了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医院,将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七院落地光明,何裕隆也随机来到深圳“创业”。如何为医工结合贡献后备力量,成为了何裕隆所面临的难题。

“一般而言,大部分医院开展好平均水平的医疗服务就足够了。但我们把中大医学院都搬过来了,对此,我们最终决定推进中山七院与中大医学院实现同步建设一体化规划。”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七院院长何裕隆说道。

此前,何裕隆曾长期致力于胃癌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中国国内开展和推广胃癌标准化、脉络化、立体化淋巴结清扫及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2019年,何裕隆被评选为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在科研及临床一线耕耘多年,何裕隆认为,解决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势在必行。

“当时,国家层面提出了新医科的理念。” 何裕隆回忆。据了解,新医科,是国家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四新”之一,致力于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的转变。来到深圳后,何裕隆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崭新理念背后的潜力。在他的推动下,中山大学医学院正式启动了新医科改革。

“在深圳校区,我们率先进行了新医科的改革,把医科、医工结合。此外,我们把本科、研究生、博士后打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些举措不同于其他的医院。” 何裕隆介绍。

当前,中山大学医学院在模式探索的道路上已经愈行愈远,为医疗教学领域的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本。在此次两会上,着眼于未来,何裕隆建议深圳市政府加大对中山大学医学院科研项目的投入,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启动项目。

“当前,我们亟需深圳市提供充分的政策和科研支持,以更好地发展,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提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 何裕隆说。

【撰文】曾南希 王百臻 童话

【摄影】鲁力 朱洪波

【作者】 曾南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内容

日本本州东部远海发生6.3...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0日15时23分在日本本...
2025-11-10 17:11:05
大干60天,且看长春新区如...
人民网记者 马俊华 初冬时节,阴有小雨,寒意渐浓,但在长春新区,一...
2025-11-10 03:40:56
长城混动技术矩阵深度解析:...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从 “增量竞争” 迈入 “存量博弈” 的当下,核心...
2025-11-09 23:03:21
原创 ...
有农户给小帮手留言反映,今年自家小麦晚播,每亩都已经播种了40斤,...
2025-11-09 19:01:16
进博论道:养老金融如何点亮...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旗下长江养老成功举办“...
2025-11-09 06:20:39
“十五五”县域经济发展如何...
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40%,承担着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重要...
2025-11-08 16:02:02

热门资讯

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 原标题:孕妈检测出胎儿没有“胎心”究竟为何?多半是这4种原因,预防下 昨天小樱...
耳聋耳背知识分享-----耳朵... 耳朵听力下降恢复方法首先要找出听力下降的病因,其次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耳朵听力下降,如何恢复听...
激光术后护理指南:如何科学恢复... 二氧化碳激光是一种常用于去除瘢痕、色素沉着、皱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发射高能量的二氧化碳...
原创 如...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空气中的很多灰尘和垃圾都会随空气进入肺部,所以肺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
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存款... 导读湖南农商行存款利息怎么算?湖南农商行作为湖南最大的股份制银行,它是一家地方性、集约化、国际化、股...
如何有效应对低血压问题,提升生... 血压低,这个问题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血压低就像是个小毛病,不用太在意。但实际上,低血...
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 原标题:处暑节气如何做好养生?这些秘笈请收好 处暑的天气多变,可能给我们的身体...
孩子自控力差?家长如何引导培养 孩子自控力差?家长如何引导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控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它关乎孩子的学业表现...
原创 婴...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奶粉作为重要的营养来源,其选择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婴儿奶粉比较好呢?奶粉的营...
宝宝不吸奶瓶的问题如何解决 原标题:宝宝不吸奶瓶的问题如何解决 宝宝出生后不久,有些妈妈因为要上班而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