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冰火
2月19日晚间,无锡航亚科技(688510)发布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9.99%;归属净利润9021万元,同比增长349.66%。
2月20日,航亚科技冲高回落,截至发稿时,上涨1.35%,股价报13.51元/股,总市值34.88亿元。就在节前,公司市值2月6日刚刚创出上市以来新低26亿元,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5%。
“航亚一年近1个亿白挣了,股价连利润2000万的时候都远远不如,实在是讽刺!”有投资者发帖吐槽,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值管理的。
航亚科技成立于2013年1月30日,2020年12月16日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转动件及结构件、医疗骨科植入锻件等高性能零部件。
在今年经济如此复杂的大环境之下,航亚科技每个季度业绩均保持高速增长,实属不易。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与净利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83%、58%和60%,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48%、352%和692%。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航亚科技在公告中表示,营收增长主要系国际国内业务总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所致;而净利润增长 主要系营收增长、汇率变动收益、产品结构优化、批产规模效应提升及内部管理挖潜降本增效所致。
中航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全球航空持续恢复带动发动机需求放量,未来随着Leap发动机在单通道机型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以及C919的Leap-1C发动机交付提速,预计航亚科技全年国际业务交付量将达到历史新高。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计划,航亚科技实控人、董事长严奇在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加强与中国航发系统内主制造商的战略协同合作,坚持国际与国内市场同步发展战略,“扎硬寨,打呆仗”。言下之意就是“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
不过,在有关部门引导和鼓励的大背景之下,A股上市公司集体行动掀起“回购增持潮”,航亚科技却是个另类,不仅没有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增持回购,大股东反而在轮番减持。
2023年3月18日,航亚科技单一第四大股东航发资产,持股1765万股,占总股本6.83%,拟减持不超过 516.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
刚刚过去2个多月,更大的减持又来了。同年5月23日,公司单一第三大股东伊犁苏新及一致行动人道丰投资,合计持股1850万股,占总股本7.1599%,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55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6%。
航发资产和伊犁苏新的持股均为IPO前取得。对减持原因,两家企业均表示“因自身经营需要”。
截至同年10月13日和12月15日,上述两大股东减持计划分别实施完毕,合计套现超过1.8亿元。其中,航发资产减持约473万股,现8666万元;伊犁苏新减持514.47万股,套现9413万元。
对于航亚科技为何没有积极响应政策出台回购计划,深水财经社多次致电公司,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