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大将军卫青的姐姐,汉武帝刘彻最爱的皇后,但却在盛宠之后,历经血色浩劫,最终不得不以死证清白。
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十八岁的汉武帝刘彻,在去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中时,遇到了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女人,这个原本只是平阳侯府的小小舞女,就在一瞬间,打动了汉武帝的心,史载“帝独悦子夫,时轩内侍帝“。
卫子夫出身寒微,年少时,被当仆人的母亲带入平阳侯府,开始学习歌舞,并成为平阳侯府的一名歌女,但在得到汉武帝刘彻的垂青后,卫子夫本人以及她背后的卫家,自此平步青云。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她的长兄卫长君被加以官职,长姐卫君孺和二姐卫少儿均嫁入豪门,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成为了汉朝的顶梁柱。
但这位陪伴汉武帝刘彻长达38年之久,并且是刘彻最爱的皇后,在卫家因她而壮大,并成为大汉的中坚力量时,却卷进“巫蛊之案”中,在帮助儿子刘据不成后,以死明志,自杀身亡。
卫子夫是唯一获得太史令司马迁赞美的后妃,称她为“嘉夫德若斯”,认为卫子夫“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这样一个世人称赞的好皇后,却在深受汉武帝宠爱的最后,不得不选择以死证清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卫子夫在晚期,牵涉进了让汉武帝最为敏感的“巫蛊之案”。
卫子夫的前半生,完美的验证了什么叫做玛丽苏,并且,她要比玛丽苏还玛丽苏。
歌手李健有首歌叫做《传奇》,其中有一句歌词写到“只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用这句话来形容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初次见面最合适不过。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的一天,还是一个少年的汉武帝刘彻,前往霸上祭祀先祖,归途中路过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邸,便临时改了行程,前往平阳侯府看望多日未见的姐姐。
平阳公主是刘彻亲姐姐,均是王皇后所生,早在几年前,平阳公主就嫁给了平阳侯曹寿,已为人妇的她,看到弟弟的到来,自然是非常高兴,忙前忙后的招呼自己天子弟弟。
其实,平阳公主看到刘彻高兴,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弟弟刘彻早在还是太子之时,就已经纳妃,但直到现在,已经十八岁的刘彻,还没有子嗣,虽然现在立的有皇后,但平阳公主还是想在这个事情上,赌上一把。
毕竟当年自己的姑姑,也就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曾经就是向汉景帝进献过良家女子有功,因此受宠继而势大的,如今弟弟刘彻身为天子却没有子嗣,岂不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于是,提前预备好的十几个貌美女子,就被平阳公主送到刘彻面前,为他献舞,这就是平阳公主一直蓄养舞女怔怔的用途,关键时刻,这些女孩子,就是她的有力工具。
但刘彻对这十几个舞女并不满意,他也知道姐姐这是干什么,但不满意就是不满意,没办法,平阳公主只得让这些女子退下,安排人酒菜开筵。
就着这个时候,我们的女主角出现了。
卫子夫是平阳侯府的一个歌女,她今天的任务是,只是在天子面前献歌,并且,献歌的歌女不止她一个,就这样,卫子夫随着其他歌女一道上到堂上来。
电光火石,天雷勾地火,一见钟情,心怦怦跳,反正不管什么吧,汉武帝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卫子夫,同样,也一眼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子,旋即起身。与此同时,这一幕也被平阳公主看到,她马上领会了弟弟的意思,随即示意卫子夫前去侍奉汉武帝。
“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史记 外戚世家》司马迁
显然,平阳公主的目的是达到了,自己府上的女子,被天子看中,如果运气好,假以时日,自己也会因此功受到天子的封赏,甚至还有可能像姑姑馆陶公主那样富贵显赫,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当中,这可真的是未来可期。
平阳公主是如何计划飞黄腾达的暂且不论,但歌女卫子夫,却在之后,走上了备受帝王宠爱的日子,并在汉武帝的宠幸下,先后为他生下两位公主。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与汉武帝算是青梅竹马的皇后陈阿娇被废,起因是因其久无子嗣,求子心切的她使用媚道害人邀宠,被汉武帝刘彻察觉,因此被废,在同年,卫子夫则为汉武帝诞下一名皇子,取名刘拒。
刘拒是汉武帝的皇长子,这个孩子的到来,让汉武帝十分高兴,而其母亲卫子夫,也因此被大臣们共同上疏推举为皇后,自此,卫子夫开启了在后宫数十年的主政时光。
“一朝为后鲜争宠,亲人功高未尝骄;谨言慎行上敬爱,四十一年绝尘嚣。”---评价卫子夫
可以说,卫子夫在后宫主政时期,在复杂的环境中,足足做了数十年的皇后,但依然好评如潮,她所展现的,不是那种盛气凌人或独霸天下,而是恭谨谦和,用温婉如水一般的性格,赢得了汉武帝刘彻的恩宠,也赢得了大臣以及后宫各色人等的尊重。
不仅仅是卫子夫本人,她背后的卫氏一族,如卫青、霍去病等更是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卫子夫的晚年,却还是招来了灭顶之灾,逼得她不得不以死来证清白,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巫蛊之祸这件事。
汉武帝的晚年,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迷恋方士丹药,同时,也逐渐变得疑神疑鬼。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汉武帝刘彻看到一个男子带剑进入中龙华门,怀疑这是对他不利的人,于是下令搜捕,但即便是京城戒烟,也久寻不着,汉武帝因此大为震怒。
著名的巫蛊之祸就是在这种满城风雨的气氛之下发生。
整个巫蛊之祸,实际上起因很简单,先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夫,也就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儿子因贪赃枉法被下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便申请抓捕名为朱世安的一名要犯,意为戴罪立功,好为儿子赎罪。
公孙贺确实抓住了朱世安,但也因此招来了大祸。
朱世安被捕后,在狱中上疏,揭发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在汉武帝刘彻路过的道路上,埋下木偶,以此来诅咒刘彻。
此时的刘彻,已经是老眼昏花,再加上疑神疑鬼,因此对于这个举报,震怒异常,下令彻查此事,而公孙贺也因此下狱。
最终,公孙贺父子被杀,其族被灭,并且,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也因此事被杀。
而在此事后,汉武帝的宠臣江允,因其向来与太子刘拒和卫皇后不合,便趁机构陷太子做木头小人诅咒汉武帝,由于汉武帝此时不在京城,太子刘拒为求自保,不得不起兵诛杀江允,对太子的这个行为,皇后卫子夫也表示支持,动用了皇后的权力为其调兵。
汉武帝刘彻得知后,起先并没有认为太子会谋反,但由于派出去的使者害怕,根本就没走到长安,便回来对刘彻谎报太子造反,不明就里的汉武帝,大怒之下便派兵“平叛”。
太子刘据自然是打不过帝王之师,在长安城激战数日后,刘据兵败出逃,不久后便被逼得自尽,而其一族也被诛杀,仅仅留下来一个叫做刘病已的婴孩。
而作为刘据的母亲,且帮助儿子调兵的皇后卫子夫,此时也是百口莫辩,也因此受到了牵连,不久后,皇后之位被废,不愿被污蔑的卫子夫,最终选择在宫中自缢,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
“诏谴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后自杀。”---《资治通鉴》
一代贤后,便以这种悲剧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其死后,仅用小棺材埋葬在长安城南不远的桐柏亭。
而在卫子夫死后,“巫蛊之祸”被查明,汉武帝刘彻方才知道,此事纯属有人构陷污蔑,才造成太子刘据不得不起兵自保,卫皇后也是在情非得已之下,方才同意调兵,汉武帝此时才后悔莫及,儿子、妻子均已被逼自尽,即便是将小人全部处死,但又能如何?斯人已逝,再不复当年!
假若,在“巫蛊之祸”发生之后,卫青或者霍去病但凡有一个人还活着,恐怕也不会看着卫子夫和刘拒自尽,但两人双双早亡,大姐卫君孺一家,也早就被诛杀,势力大减的卫家,让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不得不自绝而亡。
小结:
从平阳侯府的一个歌女,到一国之母,卫子夫的前半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玛丽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备受恩宠,卫家也因她而壮大,从而出现了卫青、霍去病两个不世出的将才,可以说,汉武帝时期的泱泱国威,卫家贡献颇多,这都是因为卫子夫的受宠,但在其后期,因为汉武帝的昏庸,以至于小人得逞,从而引起“巫蛊之祸”的爆发,最终造成了卫子夫在儿子刘据死后,为证清白,也选择了自缢而亡,着实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