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公布了《光明科学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及其编制说明,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剧烈,极端天气频发。深圳市作为人口密集的沿海超大城市,快速大规模开发引起的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地表竖向衔接不畅、自然调蓄空间不足等问题加剧暴雨极端事件影响,凸显城市安全风险。
2016年4月,深圳市以光明区凤凰城为试点区域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目前已完成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年度绩效评价、试点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圆满完成试点各项建设任务。
《规划》在总结凤凰城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光明区海绵城市系统框架,从城市水空间、城市水安全、城市水环境、城市水资源四大板块出发,对光明科学城海绵城市建设进行系统规划。
《规划》提出了共计四大类(韧性指标、绿色指标、低碳指标、水城指标)8项(内涝防治标准、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雨水资源化利用率、面源污染削减率、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比、浅表流排水系统、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海绵指标管控体系。在管控单元划分上,将科学城二级排水分区细化为42个管控单元。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根据石岩水库62年雨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6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其中4~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6%。降雨事件多以短历时、高强度为特征,峰值出现时间早。
结合科学城各区域特点和城市开发建设需求,《规划》构建了“北部浅排、东部滞蓄、南部截流、中部蓄排”的防洪排涝空间格局。
目前,《规划》正在征求社会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30日。社会各界可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邮寄至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9楼958(2)室(光明区水务局),或将意见发送至邮箱gmxqhmb@szgm.gov.cn。
南方+记者 曾子航
【作者】 曾子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