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在全国26座万亿城市中,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江苏省无锡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居榜首。2023年无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过“20万元”关口,已连续四年荣登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无锡到底有着怎样向上生长的实力?
物联网、集成电路
现代产业体系重塑“百年工商城”
在无锡,用手机远程呼叫一辆无人小巴从容出行,已经成为当地人的新时尚。无人驾驶小巴时速40公里,红灯停、绿灯行、安全高效。
目前,无锡市已经有62辆无人小巴、21辆自动驾驶卡车、175辆无人驾驶装备开展商业运营,在幕后支撑这一切的是无锡市强大的物联网产业。
无锡是中国物联网“首航之城”。2009年,国务院批准无锡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拉开物联网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大幕。
实际上,物联网只是无锡四大地标产业之一。2023年,无锡地区生产总值达1.55万亿元,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人均GDP达20.63万元,连续四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 市长 赵建军:无锡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压舱石。无锡最大的特质就是持续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主要特征体现在实业报国、民营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等方面。
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 市长 赵建军:通过物联网创新中心来提高传感器的生产水平,集聚和培育更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传感器的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主要是提供5G加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为企业赋能;车联网,坚定不移地走车路一体化的路线,特别是单车智能加上车路协同。
在无锡,物联网从虚到实、从小到大、从有到优,已经成为产业地标和城市名片,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集成电路是无锡另一个地标产业。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目前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企业160余家。
一家晶圆制造工厂从拿地到顺利生产,仅用14个月的时间。产线快速投产的背后,是无锡市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持续助力。
另外一家企业将原子层薄膜沉积设备的技术,规模化应用于光伏制造领域后,又应用到了半导体制造领域。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在税收优惠、研发支出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从1986年成功生产出我国第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到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规上产值突破2000亿元,微观世界的每一次量级进步,都镌刻着这座城市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史上的突围跋涉。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无锡将集成电路确立为“465”现代产业集群地标产业之一,朝着2025年实现全市集成电路规上产值2800亿元的目标倍道兼行。
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 市长 赵建军:我们去年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六个产业集群规模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还有物联网、高端纺织、生物医药,有三个集群也入选了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集群,特别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已经达到了12%左右。这些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和众多的场景。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无锡被誉为“百年工商城”。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造新优势?无锡给出的答案是“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先进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无锡生产出本地制造的首款出口欧洲市场的盾构机,达到了欧洲的技术质量标准。
无锡江阴一家特钢企业应用大数据、个性化算法、一键加料的特钢冶炼合金智能投料模型,解决了对特钢行业来说棘手已久的合金配料难题,每年降本大于五千万元。
江苏省无锡市委副书记 市长 赵建军:我们的传统产业都在不断地转型升级,总的路径还是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技术高峰迈进,能够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能够向我们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也能够向海外进行国际化布局。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董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