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7月1日,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第7次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意味着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常态化、动态化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是医保战略性购买具体策略和措施之一。实践证明,用好医保战略性购买对于深化医改,提升老百姓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保对医疗资源的战略性购买,既体现于医保“三大目录”的动态调整,也体现于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药品谈判。从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每年都将一些新上市的新药好药增补进入目录,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数量从2017年的2535种,增加至目前的3088种,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获得感。从集采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已开展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374种药品;通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
对医疗服务的支付也是实现医保战略性购买的重要路径,其中主要包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将新技术新项目纳入医保,以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支付方式改革为例,截至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统筹地区已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多元复合式支付制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可以看出,医保基金的战略性购买对引导医疗资源配置具有多重意义。从医疗服务的支付方(医保部门)来看,战略性购买提高了基金使用效率,让医保基金的总体效益最大化;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医疗机构)来看,战略性购买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回归功能定位,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医疗服务的使用方(患者)来看,战略性购买可以让更多适宜的、老百姓需要的医疗技术走进临床,进一步减轻老百姓的就医负担。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探索建立医保、医疗、医药统一高效的政策协同、信息联通、监管联动机制”等改革重点任务。要实现这些任务目标,必须进一步强化医保战略性购买的功能,用战略性购买驱动“三医”协同治理。
首先,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全民参保成果。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给了医保战略性购买的底气和自信。要研究健全参保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保证连续缴费的群众受益,保障全民参保。
其次,要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医保基金是战略性购买的源头活水,是战略性购买的前提和基础。实现良性、可持续的战略性购买,就必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除了继续强化现有的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手段外,还要赋能医疗机构,使其主动规范医保基金使用行为,并对已有的成熟经验进行宣传和推广。要积极运用智能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基金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
最后,要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疗服务价格是医保战略性购买的重要支点。要在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健康可持续的前提下,让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的劳动通过价格得到合理反映。此外,还应积极推进与医疗服务价格配套的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促进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和导向。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北京市海淀区医疗保障局 陈虹妤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叶龙杰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D1BQ1FM】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