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这位吴国的大将,在战场上以智谋闻名,曾一举擒杀蜀汉名将关羽。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功勋卓著的英雄在胜利后不久竟然离奇暴毙。
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样一个功绩斐然的人物突然走向了生命的尽头?难道这场谋划已久的战役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阴谋?还是关羽之死引发了某种诅咒?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主君的孙权,面对这位得力大将的陨落,竟然一语道破:“他不死不行。”
到底其中隐藏了怎样的惊天秘密,才让吕蒙的死亡变得如此必然?答案,恐怕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自古英雄辈出的中原大地,在汉末迎来了群雄逐鹿的乱世。刘备、曹操、孙权,三方势力相互角力,都想一统天下。而刘备与孙权为了抗衡曹操,表面上结为同盟,暗地里却是明争暗斗。
荆州,便是他们争夺的焦点。刘备先借荆州而不还,后又让其属下关羽看守。孙权想夺回失地,却又顾忌联盟关系。鲁肃、周瑜等东吴名将虽勇武过人,奈何碍于形势不敢轻举妄动,最终徒留遗憾。
此时,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吕蒙,开始崭露头角。他敏锐地察觉到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一个机缘巧合,吕蒙代替鲁肃成为东吴的大都督,掌管兵马大权。
孙权授意吕蒙:"关羽与曹操交战正酣,此时不夺回荆州更待何时!吕将军,你只需趁虚而入,夺城便可,切莫与关羽正面交锋。我刘备二弟情谊深厚,此举已然不妥,还望你多加谨慎,万勿伤及无辜。"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吕蒙,自然明白孙权的良苦用心。他假意与关羽议和,暗地里却集结大军,伺机而动。关羽听闻刘备围攻樊城的消息,不得不带兵北上,荆州守备空虚。吕蒙抓住时机,直扑荆州,一举拿下。
关羽闻讯大怒,与子关平率残部赶往麦城,与吕蒙决一死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惨烈。吕蒙见关羽骁勇善战,难以取胜,便弃城而逃。关羽中计,穷追不舍。
吕蒙在麦城外早设伏兵。关羽父子寡不敌众,被活捉而归。吕蒙念在往日情分,劝关羽归顺东吴。关羽义愤填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吕将军如此作为,有愧于心!"
面对倔强的关羽,吕蒙并未心慈手软:"将军如此不识时务,休怪我无情!"话音刚落,关羽父子双双身首异处。自此,荆州易主,关羽香消玉殒。
孙权得知关羽被杀的消息,惊怒交加,连连拍案:"吕蒙!你好大的胆子!我说过只许夺城,不许杀关羽,如今我要如何向刘备交代?!"
消息传到蜀中,刘备悲痛欲绝。张飞更是悲愤交加,欲兴兵问罪。孙权心知事态严重,连忙派遣使臣前往谢罪,表示与关羽之死无关,并严惩凶手以谢天下。
此时,吕蒙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大摆筵席,庆功高歌。就在觥筹交错之际,吕蒙突然七窍流血,倒地身亡。宾客皆惊,不知所措。
吕蒙死得蹊跷,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得罪了关羽在天之灵,有人说他是伤重不治,有人说他是吃撑而亡。事情的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
三分归一的大业,岂容将领擅专?孙权虽嘉许吕蒙之功,却也忌惮他的野心。一个不受控的吕蒙,对他的统治无疑是巨大隐患。何况,强硬杀关羽之举已然伤及孙刘之谊,后患无穷。与其被动应付,不如先发制人。
孙权早在暗中给吕蒙下了蛊毒。只待时机成熟,便让毒发身亡。他佯装悲痛,声泪俱下:"吕将军忠心为国,不料染疾暴毙。这是天意啊!"一切早有预谋,逼真至极。
至此,荆州易主,吕蒙身亡,一段恩怨情仇走向终局。而幕后真凶,却因一己之私,葬送了一员猛将。这,便是权力的游戏。
在那个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年代,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权力凌驾于生死之上,胜者为王,败者寇。而吕蒙,就成了这场残酷游戏的牺牲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吕蒙的悲剧,不正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吗?一代枭雄,就此香消玉殒。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成王败寇,兴亡转瞬。于百年之后,回望那段腥风血雨的历史,我们仍为吕蒙的不平而扼腕叹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秘!吕蒙杀害关羽后,为何突然暴毙而亡?原来是他下的黑手
2021-12-21 09:44·木子爱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