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命赵云、邓芝率部分蜀军出斜谷,声称要攻打郿县,将曹真统帅的魏军主力吸引过去。自己则带着蜀军主力乘虚攻打陇右,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一时形势大好。
不过诸葛亮出祁山以后,魏明帝曹叡已经发现中计,于是命曹真继续和赵云对峙,张郃率军经街亭增援陇右,自己则坐镇长安以便接应各处。
此时在关中的魏军包括原来留守关中的军队和曹叡所率的五万援兵两部分,相比之下,蜀汉实力有限,诸葛亮北伐的总兵力大约也就四五万的样子。就总兵力来说,肯定要多于蜀军北伐兵力。
然而郿县靠近长安,长安又是曹魏在关中的统治中心,这会又是曹叡驻跸所在,因此魏军显然在彻底解除赵云这一路蜀军前,不可能把主力派往陇右。这一点也可以从曹叡把地位更高的曹真留下,只派张郃前往街亭得到证明。
所以张郃所率应该只是魏军的偏师,兵力并不会太多。
而尽管此时陇右尚未完全平定,还有一些忠于曹魏的军队据守城池抵抗。比如说陇西郡、广魏郡就拒绝投降,还有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据守上邽。加上凉州的魏军也正在南下,蜀军也只能以部分兵力扼守街亭,主力还是要用来扫清陇右残余魏军。
但是毕竟陇右魏军实力有限,除了郭淮外,只能困守各地,凉州南下的魏军兵力也不会太多,诸葛亮能调拨给马谡的兵力不会太少,至少也应该和张郃兵力相当。
当然,张郃长途奔袭,他统帅的部队可能以骑兵居多。而蜀军骑兵本来就没有魏军多,马谡手下的骑兵数量就更少了,因此如果两军野战的话,马谡会吃亏。但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马谡并不需要和张郃野战。
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目的只是为了迟滞魏军增援陇右的速度,并不是击败魏军,难度不大。
在街亭之战前,对于诸葛亮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必须在魏军增援部队赶来前,平定陇右。这样他就可以利用陇右的资源和魏军打消耗战。而广魏郡是陇右东边的门户,连接关中和陇右,所以诸葛亮的第一要务是夺取广魏。
因此诸葛亮一面命马谡去街亭,阻挡关中赶来的魏军,自己则进驻靠近上邽的西县,其目的应该是攻击驻守上邽的郭淮,消灭魏军在陇右最后一支机动力量,然后再各个击破陇右其他魏军。
在这种情况下,马谡的任务其实并不是击败张郃,而是尽可能挡住张郃,为诸葛亮夺取陇右争取时间。
在三国时期,因为攻城手段有限,守城方有着很大的优势。很多名将像曹操、周瑜、诸葛亮等等,在面对坚守城池、营寨的对手时往往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攻克。所以如果马谡在路口下寨坚守的话,骑兵又不利于攻坚,那么张郃也很难得手。
实际上后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卤城之战时,张郃攻击王平驻守的营寨时,就以失败告终。因此马谡的任务难度其实不大。
然而马谡上山据守的话,就改变了攻守之势。
马谡上山据守以后,张郃并没有冒险攻击,而是切断了蜀军的水道。这么一来马谡就无法在山上坚守,只能和魏军决战。
然而蜀军的精华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虽然诸葛亮接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精心训练蜀军,但是此时的蜀军和魏军精锐部队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魏军在骑兵方面又有优势,马谡野战打不过张郃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是马谡自己把一个比较容易的任务难度变高了,《三国志》里才会说他“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才招致失败。如果他老老实实守在路口,那么应该还是不难挡住张郃的。